声声慢

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代

声声慢原文

元初一性,甚处安排。
虚无恍惚中来。
受*成形,父精母血凝胚。
迤逦胎完降诞,未成能、长大情乖。
自作坏,向途中役役,慢惹尘埃。
虚使一生颠倒,昧天然至宝,万古沉埋。
若悟生前,通玄鼎裂心开。
混日凝阳纯秀,聚五方,霞彩曛回。
玉辰显,便忘形遗照,直御瑶台。

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问:声声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声声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善渊的名句有哪些?答:侯善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初一

(1).第一,最先。《书·洪范》:“初一曰五行。”

(2).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清 翟灏 《通俗编·天文》:“京中士夫贺正,皆于初一元旦。”

(3).初级中学一年级的省称。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恍惚

(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证名。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由于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发汗过多而损伤心气,以致精神不定

成形

(1) 形成

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

(2)

(3) 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

使玻璃成形

(4) 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

大便成形

(5) 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

成形外科

骨成形术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降诞

诞生。 唐 元稹 《贺降诞日德音状》:“右,臣等伏奉今月日敕书,以降诞之辰,奉迎皇太后宫中上寿。”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太祖高皇帝 以 天历 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降诞于 钟离 。”

大情

(1).常情。《庄子·大宗师》:“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2).大的人情。《红楼梦》第六十回:“虽然是个尊贵物儿,却是吃多了也动热,竟把这个倒些送个人去,也是大情。”

途中

在进行中或行动中(发生、完成或使用)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途中加油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至宝

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生前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通玄

通晓玄妙之理。 汉 张衡 《东巡诰》:“皇皇者凤,通玄知时。” 唐 戴叔伦 《暉上人独坐亭》诗:“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丽质本来无偶,神机早已通玄。”

心开

谓心灵开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明史·孙承宗传》:“帝每听 承宗 讲,輒曰:‘心开。’”

五方

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五方土音。——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霞彩

见“ 霞采 ”。

忘形

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遗照

亦作“ 遗炤 ”。1.谓遗漏未遍照。 唐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诗:“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书》:“愿公虚心秉公,密加体访,毋使覆盆之下,致有遗照。”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三》:“然日月之明,理无遗照。”

(2).指未发现的景物。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3).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唐玄宗 《答皇帝上尊号诰》:“予志每集虚,心尝遗炤,方契真宗之旨,岂云称号之荣。”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自然虚室生白,吉祥至止,坐忘遗照,精义入神。” 宋 王禹偁 《复其见天地之心赋》:“是知运行者,天地之时;寂静者,天地之基,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见之。坐忘遗照之人,於兹得矣。” 宋 楼钥 《谢湖山居士示和陶诗》:“堕体黜聪明,坐忘乐遗照。”

(4).遗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故题其遗照有曰:‘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下归。’”《花月痕》第五一回:“傍晚 秃头 将 痴珠 、 秋痕 两幅遗照,检奉 小珠 。” 周立波 《苏联红军博物馆》:“大家在这位被俘之后忠贞不屈的英雄的遗照之前肃静地凝望了一会。”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