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浙西府相畋游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观浙西府相畋游原文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
带箭彩禽云外落,避雕寒兔月中惊。
归来一路笙歌满,更有仙娥载酒迎。

诗词问答

问:观浙西府相畋游的作者是谁?答:韦庄
问:观浙西府相畋游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观浙西府相畋游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韦庄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庄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97-14

参考注释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闲游

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 词话》第一回:“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军城

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紫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金鹅

(1).金色的鹅。《艺文类聚》卷九一引《临海记》:“郡东南有白石山,高三百餘丈,望之如雪。山上有湖,古老相传云:金鹅所集,八桂所植。下有溪谷,金光焕然。”

(2).金色鹅形饰品。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金鹅屏风 蜀 山梦,鸞裾凤带行烟重。”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

(3).金制的鹅形酒器。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贞观 末, 吐蕃 献金鹅,可盛酒三斗。”

红旆

红旗。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唐 刘禹锡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 前蜀 韦庄 《题裴端公郊居》诗:“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画虎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云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兔月

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 唐 杨师道 《阙题》诗:“羊车詎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一路

(1) 在整个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领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一路逐队而行。——《广东军务记》

(2) 贯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类

一路货

(4) 同一方向进行,走同样路

咱们是一路吗?

(5) 一起(来、去、走)

我与他一路来的

(6) 一列

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仙娥

(1).仙女。 唐 刘沧 《经 * 山》诗:“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见珠宫岌然,贝闕高耸。有一仙娥,自内而出。”

(2).指美女。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臺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簫声随 凤史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箕仙多鬼不可频召》:“又写二诗云:‘古来花貌説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

(3).水名。见“ 仙娥河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