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其十八

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杂言·其十八原文

祖龙游沙丘,秦鹿特竞获。

尉佗入南夷,陈胜呼楚泽。

中原竟糜烂,黔首罹锋镝。

世无隆准人,谁与拯沈溺。

芒砀云气起,长剑诚不忒。

扶义振三纲,休光并四百。

云何千载下,尚力不尚德。

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十八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十八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参考注释

祖龙

(1).指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龙 死。’”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 始皇 也。” 唐 胡曾 《咏史诗·东海》:“自是 祖龙 先下世,不关无路到 蓬莱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门 兔犬酸心, 望夷宫 马鹿攒眉,鲍鱼车风动 祖龙 归,四海内干戈鼎沸。” 清 梁佩兰 《易水行》:“ 荆卿 不得刺 秦王 , 无且 在殿提药囊,为谋不成实天意, 祖龙 胆落 荆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祖龙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按,《晋书·明帝纪》:“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状类外氏,鬚黄。”此指 晋明帝 。

沙丘

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秦鹿

指 秦国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

尉佗

亦作“ 尉他 ”。即 赵佗 。 佗 曾任 秦 南海 郡 尉,故称。《史记·南越列传》:“ 南越 王 尉佗 者, 真定 人也,姓 赵 氏。” 司马贞 索隐:“尉,官也; 他 ,名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昔 尉佗 叛逆,僭号称帝。”《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当时贵重,震服百蛮, 尉他 不足逾也。” 清 戴名世 《书许荣事》:“既不为逐鹿之谋,又不为 尉佗 之计。”

南夷

指 屈原流放所经之地,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所以称为南夷

哀南夷之莫我知兮。——《楚辞·屈原·涉江》

陈胜

陈胜(?-前208) :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公元前209年被征发戍守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途中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被推为王。他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但被秦将章邯打败。章邯以优势兵力围攻陈县,他率义军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车夫杀害。

楚泽

古 楚 地有 云梦 等七泽。后以“楚泽”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泽。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龙驤校猎 邵陵 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唐 许裳 《登凌歊台》诗:“江截 吴 山断,天临 楚 泽遥。” 宋 张孝祥 《望江南·赠谈献可》词:“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 楚 泽钓鱼翁。万事举杯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妾系本 吴 门,家侨 楚 泽。”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糜烂

(1) 表皮或粘膜上皮的局限性浅表缺损

(2) 腐烂;腐朽

糜烂不堪

糜烂至此。——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黔首

指平民;百姓

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上》

锋镝

锋,刀口;镝,箭头。泛指兵器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汉· 贾谊《过秦论》

隆准

高鼻梁儿

隆准龙颜

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

沈溺

亦作“沉溺”。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

芒砀

(1).大而多貌。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碭,掩泪悲千古。”

(2).广阔无边。 唐 韩愈 《苦寒》诗:“芒碭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3). 芒山 、 砀山 的合称。在今 安徽省 砀山县 东南,与 河南省 永城县 接界。《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 高祖 即自疑,亡匿,隐於 芒 碭 山泽巖石之閒。”

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长剑

(1).锋刃较长的剑。《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后汉书·宦者传序》:“高冠长剑,紆朱怀金者,布满宫闈。” 元 虞集 《苏武慢·和冯尊师》词:“老矣 浮丘 ,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2).比喻怀才不遇。用 冯谖 弹铗故事。 唐 高适 《自蓟北归》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长剑復归来,相逢 洛阳 陌。”参见“ 弹2鋏 ”。

不忒

没有变更;没有差错。《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魏书·穆崇传》:“用能四时不忒,阴阳和畅。若有过举,咎徵必集。” 唐 柳宗元 《视民诗》:“既柔一德,四夷是则。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先进六》:“作圣之功,必知足以及之,仁足以守之,斯能至而不忒。”

扶义

犹仗义。《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发难, 项氏 遂乱, 汉 乃扶义征伐。”《隋书·经籍志二》:“ 司马迁 、 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儻之士,皆有记録。”《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諭 秦 父兄。” 胡三省 注:“余谓扶义,犹言杖义也。” 元 柳贯 《宗忠简公画像作》诗:“扶义亟西征,敌愾为小却。”

三纲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汉 班固 《 * 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三纲实繫命,道义为之根。”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休光

盛美的光华。亦比喻美德或勋业。《汉书·匡衡传》:“使羣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 剑农 《武汉革命始末记》:“今者时机已熟,天应人归,一省发难,全国响应,不旬日而十八行省,徧树义旗,诚足动各国之观瞻,昭休光于后世。”

云何

(1).为何,为什么。《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后汉书·班勇传》:“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吏屯 楼兰 ,利害云何?”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