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

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原文

心驰关右气轩轩,笑著征袍谢别樽。
面对延和知远器,力城东洛是名门。
边需前去劳多算,疆事归来听一言。
洮陇居人瞻汉使,此行知不为河源。

诗词问答

问: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的作者是谁?答:强至
问: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强至的名句有哪些?答:强至名句大全

强至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书法欣赏

强至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书法作品欣赏
送郡判郑世表库部奉使陕西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关右

指 潼关 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 汉 王粲 《从军行》:“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 右震惶。”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 元一 代居 关 右,世业三 秦 ,亲睹欃枪,媸妍必记。”

轩轩

(1).舞貌;飞动貌。《淮南子·道应训》:“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泪注而鳶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金 司马朴 《无馀居士斋壁有沉传师游道山岳麓诗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韵》:“卷藏篋笥已戢戢,风生襟袖何轩轩。”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捷句寄子猷》诗之三:“画鼓鼕鼕簇羽繁,《黄麞》命舞亦轩轩。”

(2).高扬貌;飞举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长安有狭斜行》:“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香山 流泉茂树,一著屐即有轩轩白雪之气,於 西山 中当据上座。”

(3).扬扬自得貌。 晋 傅玄 《傅子》:“ 王黎 为黄门郎,轩轩然得志,煦煦然自乐。” 宋 文天祥 《自叹》诗:“竖子溷人漫不省,红缨白马意轩轩。”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晋景 朝出见饭牛者,且行且歌,意轩轩若自得。”

(4).仪态轩昂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 会稽王 ( 司马昱 )来,轩轩如朝霞举。” 宋 杨万里 《古风送刘委游试艺南宫》:“此郎轩轩千里驹,槐花再登乡老书。”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四:“凤鸟復来仪,轩轩自霞举。”

(5).宽悦貌。《灵枢经·通天》:“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膕,此太阳之人也。”

(6).大鸟将停未停时的状态。

征袍

(1).出征将士穿的战袍。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明 杨基 《桂林与蒋张二指挥观兵》诗:“大字青旗写豹韜,连环金锁束征袍。”

(2).旅人穿的长衣。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緑阴红雨,征袍上染惹芳尘。”

谢别

告别,辞别。《绿野仙踪》第十五回:“我就此刻谢别。”

面对

(1) 指面对面或仿佛面对面,含有决心和坚毅或对一个人处境的真实评价

我们必须面对事实

(2) 面临,遭遇到

一个能面对不幸的人

远器

(1).远大的器度。《新唐书·房琯传》:“ 琯 有远器,好谈 老子 、浮屠法,喜宾客,高谈有餘,而不切事。”

(2).谓有才能、能担当大事的人。 宋 程颐 《上谷郡君家传》:“ 姜应明 者,中神童第,人竞观之。夫人曰:‘非远器也。’后果以罪废。”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夙惠》:“ 王文恪公 年十二能诗……识者知其为远器。”

(3).远程武器。《荡寇志》第一○九回:“猿臂兵进到分际, 希真 传令教住,只将枪炮弓矢等远器,雨点价打去, 梁山 兵飞速遁逃。”

东洛

指 洛阳 。 汉 唐 时以 洛阳 为东都,故称。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求官去 东洛 ,犯雪过 西华 。” 钱仲联 集释引 王元启 曰:“公于 贞元 十六年冬及明年冬,自 洛 再往京师。” 宋 唐庚 《有所叹》诗之一:“近逃臺鼎居 东洛 ,闻道衣冠满北军。”参见“ 东都 ”。

边需

亦作“ 边须 ”。守卫边疆所需要的物资和器材。 宋 刘奕 《上韩范二招讨书》:“造作兵器,供应边须,诸郡不及焉。” 元 元明善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时戍车日驾,边需绎骚,惟以养民为本,餉丑亦给。”

前去

(1).谓到某处去。《南史·梁武帝纪》:“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唐 戴司颜 《江上雨》诗:“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兹特命尔前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老爷 这里打发来人,又专人前去道答,就便打听那边的消息。”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今托友送上大洋二十五元,乞先生前去买下为托。”

(2).犹将来。 宋 苏舜钦 《城南感怀呈永叔》诗:“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飢。”

疆事

(1).边界争端。《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 齐 师战于 奚 ,疆事也。” 杜预 注:“疆事,争疆界也。” 杨伯峻 注:“此为边疆局部战争。”

(2).指边境的防务。《宋史·王庶传》:“疆事益棘, 钦宗 欲幸 襄 邓 。” 清 王韬 《<徐忠烈公遗集>序》:“ 明 之疆事,其坏如此,安可问哉!”

(3).指整治地界等事。《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 清 陈奂 传疏:“凡井牧其邱甸县都之田野,营造径畛涂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居人

住在家里的人;居民

巷无居人

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河源

河流的发源地,特指黄河的发源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