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闻笛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江上闻笛原文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明关深。
相去万余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诗词问答

问:江上闻笛的作者是谁?答:王昌龄
问:江上闻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江上闻笛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王昌龄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昌龄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41_16

参考注释

横笛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听海 * 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许廷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楚山

(1).山名。即 荆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当山 东南, 汉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传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 吴州 ,秣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韩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遥传

公众议论或通过公众议论而散布的说法;被随意重复的而且普遍相信的故事或说法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浦溆

水边。 唐 杨炯 《青苔赋》:“桂舟横兮兰枻触,浦溆邅迴兮心断续。” 唐 杜甫 《戏题画山水图歌》:“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宋 王安石 《雨花台》诗:“新霜浦溆绵绵浄,薄晚林峦往往青。” 清 秋瑾 《送别》诗:“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乾。”

幽林

幽深茂密的树林。 汉 班固 《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晋 左思 《魏都赋》:“菀以玄武,陪以幽林。” 唐 宋之问 《陆浑山庄》诗:“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药行。”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其得於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谁家子

(1).谁,何人。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借问谁家子, 幽 并 游侠儿。” 唐 李贺 《崇义里滞雨》诗:“落漠谁家子?来感 长安 秋。”

(2).犹言甚等样人;甚么东西。带有轻蔑义。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唐 杜甫 《青丝》诗:“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宋 王安石 《开元行》:“一朝寄託谁家子,威福颠倒谁復理。”

邯郸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水客

(1).船夫;渔夫。《文选·左思<蜀都赋>》:“试水客,艤轻舟,娉 江婓 ,与神游。” 吕向 注:“水客,舟子也。” 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 宋 梅尧臣 《杂诗绝句》之十:“买鱼问水客,始得鯽与魴。”

(2).旧指贩运货物的行商。《 * 词话》第九四回:“纔知道那汉子 潘五 是个水客,买他来做粉头。” 吴组缃 《山洪》十四:“昨朝还有水客从 芜湖 回来,说 芜湖 没有失。”

(3).菱花的别称。 宋 程棨 《三柳轩杂识》:“菱花为水客,李花为俗客。”

(4).指经常在大陆、香港、澳门之间来回的,并随身携带着产品进来,或出去的人,他们少则带上几罐奶粉,多则整车整船,价值达数亿元的走私过关。

空霜

飞霜。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北走

败走,战败而逃。《鹖冠子·近迭》:“以静为扰,以安为危,百姓家困人怨,祸孰大焉?若此者,北走之日,后知命亡。” 陆佃 解:“军败曰北。”

迁人

(1).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史记·项羽本纪》:“ 巴 蜀 道险, 秦 之迁人皆居 蜀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四月, 神武 请给迁人廪各有差。”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未几,有上变告迁人谋为乱者,乃遣都督 陈方亮 往图之。”

(2).指被贬斥的官吏。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羸马往北走,迁人悲 越 吟。” 明 陈子龙 《用夷目兵议》:“特以远於朝廷,宦其地者,大率多左官迁人,徵求无厌,以至不堪而变作。”

越吟

战国 时 越 人 庄舄 仕 楚 ,爵至执珪,虽富贵,不忘故国,病中吟 越 歌以寄乡思。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后因以喻思乡忆国之情。 唐 郎士元 《宿杜判官江楼》诗:“叶落觉乡梦,鸟啼惊 越 吟。”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优游食足,敢陈 楚 些之穷;衰疾土思,但抱 越 吟之苦。” 明 姚潜 《过旧县再和南平韵》:“惟我耽 吴 酒,何人不 越 吟?”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旌节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主席 的旌节。”

(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岳珂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寳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4).指军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

陇城

古城名。在今 甘肃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境内。《晋书·刘曜载记》:“ 曜 亲征 陈安 ,围 安 于 陇城 。”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城 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