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宅

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庾信宅原文

南都号多士,庾信乃辞客。

承家富缣缃,摛文烂组织。

应教来春坊,日坐学士席。

翩翩宫体谣,江左变风格。

巨盗掀台城,狂飙铩孤翮。

南飞江陵宫,杖策赴王绎。

经纶投中兴,感愤补天隙。

大厦岂一士,终此阳九厄。

陆机趋洛阳,夷吾入齐国。

濯足聊委蛇,怀邦已悲恻。

惜哉不遭时,淟涊无伟绩。

王室与身世,沦离两何益。

暮齿哀江南,聊将赋心迹。

楚郡故城阴,或云此遗宅。

寥寥旧山川,莽莽新黍稷。

是非不可求,秋风暮烟白。

诗词问答

问:庾信宅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庾信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参考注释

南都

(1).地名。 东汉 光武帝 的故乡在 南阳郡 ,郡治 宛 在京都 洛阳 之南,因称 宛 为 南都 。在今 河南省 南阳市 。 汉 张衡 有《南都赋》, 李善 注引 挚虞 曰:“ 南阳郡 ,治 宛 ,在京之南,故曰 南都 。” 唐 李白 《南都行》:“ 南都 信佳丽, 武闕 横西关。”

(2). 明 人称 南京 为 南都 。如 吴应箕 记 南京 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剴》诗:“乍领射声兵, 南都 已沦倾。”

多士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庾信

庾信(513-581) : 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出使西魏,梁亡被扣留。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诗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作,又有《哀江南赋》等名篇。有《庾子山集》。

辞客

指诗人。 唐 杜牧 《初春雨中寄江南许浑先辈》诗:“辞客倚风吟暗澹,使君迴马溼旌旗。”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大抵行人难诉酒,就中辞客易沾衣。”

承家

承继家业。《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赋性,四海交游,共识心胸。”

缣缃

(1).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唐 颜真卿 《送辛子序》:“惜乎困于縑緗,不获缮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后独孤氏》:“法度有节,不待珩璜;篇训之制,自盈縑緗。” 高燮 《柬曼殊大师并乞画偕隐图》诗:“聊寄縑緗盈尺幅,愿言偕隐是吾徒。”

(2).指书册。 唐 孙过庭 《书谱》:“若乃 师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郸淳 之令范,宜著縑緗。”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颇游简素,少閲縑緗。” 宋 曾巩 《读书》诗:“未免废坐卧,其能眎縑緗。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甘逐携书》:“我将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縑緗没吝颜。”

摛文

铺陈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八音摛文,树辞为体。” 宋 陆游 《老病追感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探义剧攻玉,摛文笑雕龙。”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摛文固无匹,投义罕比肩。”

组织

(1) 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有系统或构成整体

组织一个集会并建立一个教堂

(2) 按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党团组织

(3) 通常由一类或几类特殊的细胞与其胞间质(胞间质是结构物质之一)一起组成的聚集体,动植物体即由这些聚集体构造而成

结缔组织

(4) 纺织品经纬纱线的结构

斜纹组织

(5) 纺织

树桑麻,习组织

应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春坊

(1). 魏 晋 以来称太 * 为春坊。又称 * 。《晋书·愍怀太子传论》:“及于继明宸极,守器春坊。”《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初平 陈 后,宫人好者悉配春坊。”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晓烟生帝里,夜火入春坊。”

(2).太 * 所属官署名。 唐 置太子詹事府,以统众务;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历代相承,属官时有增减。 明 清 时实际成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开坊升转之所。 清 末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劳蒙司而获谢,犹奉职於春坊。”《旧唐书·岑文本传》:“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麻沙》:“ 嘉靖 五年……请於 建阳 设立官署,派翰林春坊官一员,监校 麻沙 书版。”

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宫体

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始于 南朝 梁简文帝 ,主要作者有 徐摛 、 徐陵 、 庾肩吾 、 庾信 等人。作品内容多写宫廷生活和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华而不实,时称宫体。后世因称 * 诗为宫体。《梁书·简文帝纪》:“﹝ 简文帝 ﹞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偶伤於轻艳,当时号曰:‘宫体’。”《隋书·经籍志四》:“ 梁简文 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製,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闈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唐 皮日休 《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 百篇 宫体喧金屋,一日官衔下玉除。” 清 龚自珍 《后庭宴·用南唐人韵》词:“蛮笺宫体閒钞,他日误卿幽独。”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创为宫体,诗教为之一变,率皆浮靡之词,华而不实,与性情相漓。”

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变风

(1).指《诗经》“国风”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国的作品。《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诗·邶风·柏舟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解:“从此讫《豳·七月》,十三国并变风也。”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风雅正变说》:“变化下之名为刺上之什,变乎风之正体,是谓变风。”参见“ 正风 ”。

(2).谓改变、摧弱鄙俚的诗风,恢复《诗经》的传统。 宋 苏颂 《<小畜集>序》:“窃谓文章末流,由 唐 季涉 五代 ,气格摧弱,沦于鄙俚。国初屡有作者,留意变风,而习尚难侈,未能復雅。”

(3).泛指民歌。 元 张宇 《采莲》诗:“隔岸谁家贵公子,调笑新词歌艷体, 吴 儂变风有如此,谁念採苹供祭礼?”

巨盗

臭名远扬的强盗,大盗

台城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 行城 ”。

(2). 六朝 时的禁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 晋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国 吴 后苑城 , 东晋 成帝 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 宋 、 齐 、 梁 、 陈 ,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 台城 。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臺城 在 钟阜 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 石头 以为重,带 玄武湖 以为险,拥 秦淮 、 清溪 以为阻。”

狂飙

暴风,借指猛烈的潮流或力量

飞江

古代的一种渡水工具。《六韬·军用》:“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张 、三 阮 ,乘着飞江、天浮,逼近城来。恰与城垣高下相等。”

陵宫

即陵寝。《宋史·乐志十六》:“山阴处,茂林修竹芊芊。望陵宫,应弗远,金粟堆前。” 清 顾炎武 《侨居神烈山下》诗:“犹餘 伯玉 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参见“ 陵寝 ”。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经纶

(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感愤

感到愤慨

令人感愤痛切

天隙

(1).亦作“ 天郄 ”。指两山之间狭窄的谷地。

(2).时机,机会。

大厦

高大的房子

公共大厦

九厄

阳九之厄,指灾凶。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近者数钟九厄,王室中微。” 吴兆宜 注:“《汉书》阳九厄,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阳戹五,阴戹四,阳为旱,阴为水。”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三灾弭息,九厄蠲消。”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濯足

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濯足夜滩急,晞髮北风凉。”

委蛇

见“逶迤”

悲恻

悲痛。《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倣《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復示言,令人悲惻。”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

不遭时

不逢时。谓未遇良机。《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 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唐 韩愈 《感二鸟赋》:“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

淟涊

(1).污浊;卑污。《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拨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王逸 注:“淟涊,垢浊也。”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勿淟涊以自抑,勿犹豫而失处。” 王闿运 《上征赋》:“徒淟涊以临位,俾义勇之气闭。”

(2).指污浊之人或流俗。《宋书·臧质传》:“伏愿陛下先鉴元辅匪躬茂节,末録庸琐奉国微诚,不遂淟涊之情,以失四海之望。”

(3).软弱;懦怯。《宋史·欧阳修传》:“ 宋 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 五季 餘习,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金史·祁宰传》:“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

(4).溽热。 汉 王粲 《大暑赋》:“气呼吸以袪裾,汗雨下而沾裳;就清泉以自沃,犹淟涊而不凉。” 三国 魏 繁钦 《暑赋》:“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淟涊,动静增烦。”

伟绩

重大的成绩

王室

(1) 帝王的家族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王室成员

(2) 指朝廷

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暮齿

指晚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壮龄缓前期,頽年迫暮齿。”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二:“冬温几日气如春,暮齿惊逢改岁频。”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心迹

思想与行为;犹心事;心情

故城

过去的城市

吾逢楚,观 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赞》

遗宅

(1).故居;旧宅。 宋 苏辙 《屈原塔》诗:“ 屈原 遗宅 秭归山 ,南宾古者 巴子国 。” 清 孙枝蔚 《吊张文昌遗宅》诗:“ 歷阳 遗宅今如此,莫问新居在 洛中 。”

(2).留存故居。 明 何景明 《郢中》诗:“人亡异代空遗宅,岁暮他乡独倚楼。”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莽莽

(1) 草木茂盛的样子

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广阔;范围非常宽广

黍稷

(1).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

(2).《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叹古今兴亡之典。 宋 韩琦 《寄题广信君四望亭》诗:“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王闿运 《上征赋》:“访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离离。”参见“ 黍离麦秀 ”。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秋风

秋天的风

暮烟

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 靖 ,暮烟四合矣。”

见“ 暮烟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