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作者:谢逸 朝代:宋代

渔家傲原文

秋水无痕清见底。
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
兰棹舣。
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
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
新酒美。
醉来独枕莎衣睡。

诗词问答

问:渔家傲的作者是谁?答:谢逸
问:渔家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渔家傲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谢逸的名句有哪些?答:谢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见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水炤景而见底,烟寻风而无极。”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大 江 寒见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无杂念。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3).谓事情的结局。《宋书·始宋王休仁传》:“我去不知朝夕见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乱人耳。”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一叶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烟雾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兰棹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柳条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柳条包

双鲤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直钩

亦作“ 直鈎 ”。 1.传说 姜太公 出仕前钓于 渭 滨,所用钓钩是直的且不设饵。后因以“直钩”借指归隐生活。 唐 方干 《早发洞庭》诗:“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鉤。”

(2).借指 姜太公 。 唐 黄滔 《严陵钓台诗》:“直钩犹逐熊羆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山翠

翠绿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维 《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欧阳修 《逸老亭》诗:“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厉鹗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诗:“是时春空霽,山翠争便娟。”

霜刀

雪亮锋利的刀。 唐 杜甫 《观打鱼歌》:“饔子左右挥霜刀,鱠飞金盘白雪高。” 宋 张元干 《醉花阴·咏木犀》词:“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 清 赵翼 《王将军拔栅歌》:“但见片片霜刀飞,顷刻染成血花紫。”

缕细

(1).谓细如丝缕。 南朝 陈 徐陵 《麈尾铭》:“爰有妙物,穷兹巧制,员上天形,平下地势,靡靡丝垂,绵绵缕细。”

(2).详细。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某去此,不復滞留,至安居处,当缕细驰问,不敢外,輒用手启,恃深眷也。”

(3).犹底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又恐贼军不知缕细,葫芦提把寺院焚烧。”《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若依奉使宣抚所言似为缕细,本部今参酌定立尸帐图画尸身。”

莎衣

蓑衣。莎,通“ 蓑 ”。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八:“樵香烧桂子,苔溼挂莎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许孟容 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 明 唐顺之 《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诗:“头颅长尽山林骨,木食莎衣信有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