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作者:奚岊 朝代:宋代

永遇乐原文

一雁斜阳,乱蛩衰草,天净秋远。
独立西风,星星鬓影,疑被蕖霜染。
蹇修何处,秋深湘水,隐约数峰青浅。
想而今,亭亭皓月,共谁倚阑凄惋。
瑶箱翠袭,玉奁芸剪,暗里泪化偷溅。
一日思量,十年瘦削,春色回眸减。
雕鸾好在,文箫重许,罍酒试香庭苑。
正销魂,馀霞散碧,暮鸦数点。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的作者是谁?答:奚岊
问:永遇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永遇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奚岊的名句有哪些?答:奚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衰草

干枯的草

衰草满地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星星

(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鬓影

鬓发的影子。语本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那堪玄鬢影,来对白头吟。” 宋 刘一止 《梦横塘》词:“浪痕经雨,鬢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 明 蓝智 《过云洞岭》诗:“夕阳驱瘦马,髩影漫萧萧。”《花月痕》第四一回:“强将红烛夜高烧,鬢影撕磨此福销。”

蹇修

媒人

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也就水语聒聪。—— 清· 李绿园《岐路灯》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秋深

深秋。指晚秋时节。 南朝 陈 陈叔齐 《籁纪》:“擣衣者,秋深治衣之声也。”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绅 《重别西湖》诗:“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隐约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青浅

淡青色。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三折:“曲弯弯柳眉青浅,香馥馥桃脸红娇。” 明 袁宏道 《望乡》诗:“白长香米熟,青浅麦芽齐。”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亭亭

(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倚阑

见“ 倚栏 ”。

凄惋

哀怨。《世说新语·贤媛》“ 桓宣武 平蜀” 刘孝标 注引《妒记》:“﹝郡主﹞见 李 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髮,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悽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悽惋,曲终自投河而死。”《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上与 郭淑妃 思公主不已。乐工 李可及 作《叹百年曲》,其声悽惋。”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刘长卿集》,悽惋清切,尽羈人怨士之思。”

哀伤。 宋 陈恕可 《齐天乐·馀闲书院拟赋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惟觉凄惋太甚耳。”

哀伤。《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政 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又勉强劝了 贾母 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復去,甚觉凄惋。” 柳青 《狠透铁》一:“他说得那样凄惋、伤心,弄得大伙哭笑不得。”

瑶箱

用珠玉镶嵌的精致匣子。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故能使琱形画塔,象设年滋,彩帙瑶箱,龙编月久。” 宋 司马光 《皇太后阁》诗之四:“风前飘荡参差羽,还似瑶箱呈瑞时。” 宋 史达祖 《眼儿媚·代答》词:“儿家七十二鸳鸯,珠佩锁瑶箱。”

玉奁

亦作“ 玉匳 ”。1.玉制的盛香物或梳妆用品的器具。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醮起彤庭烛,香开白玉匳。”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七:“上客赋驪驹,玉奩开素手。” 清 汪懋麟 《同叔定兄与诸友人之丰台看芍药》诗:“玉奩乱泼脂水浓,春波半溅青裙湿。”

(2).指镜。比喻明净的水面。 宋 秦观 《题汤泉》诗之二:“温井霜寒碧甃澄,飞尘不动玉奩清。” 宋 秦观 《拟郡学试东风解冻》诗:“江河霜练静,池沼玉奩空。”

暗里

(1) 暗中

(2) 在心里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瘦削

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祝福》

道静拉住她瘦削的手,声音颤抖着。—— 杨沫《青春之歌》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回眸

向后看,转头看

回眸两相视,一笑百媚生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文箫

传奇中的人名。传说 唐 大和 年间,书生 文箫 中秋日游 锺陵 西山 游帷观 ,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 文簫 驾彩鸞。自有绣襦兼甲帐,琼臺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 吴彩鸞 以私欲而泄天机,謫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见 唐 裴铏 《传奇·文箫》。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杨柳依依,何日 文簫 共驾归。” 明 洪朋 《写韵亭诗》:“ 文簫 彩鸞 不復返,至今神界花冥冥。”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三:“远隔 蓬山 思甲帐,此生无福比 文簫 。”

试香

谓添香,焚香。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之二:“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絳唇光。” 明 陶宗仪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诗:“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煑茗续遗经。”

销魂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警世通言》

数点

指着事物数

妈妈在数点刚买来的梨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