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诗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闺情诗原文

有美一人。
被服纤罗。
妖姿艳丽。
蓊若春华。
红颜韡烨。
云髻嵯峨。
弹琴抚节。
为我弦歌。
清浊齐均。
既亮且和。
取乐今日。
遑恤其它。

诗词问答

问:闺情诗的作者是谁?答:曹植
问:闺情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植的名句有哪些?答:曹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被服

指被子、褥子、衣服、帽子、鞋袜等的统称

纤罗

(1).细薄透气的丝织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郑 女曼姬,被阿锡,揄紵縞,襍纤罗,垂雾縠。” 汉 傅毅 《舞赋》:“珠翠的皪而炤燿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南朝 梁 何逊 《和刘谘议守风》:“纤罗若不御,跂予中上泽。”

(2).细眼网。《后汉书·马融传》:“矰碆飞流,纤罗络縸。”

妖姿

艳丽的姿容。 南朝 梁 萧子范 《罗敷行》:“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宋 王禹偁 《杏花》诗之三:“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两未匀。”

艳丽

鲜艳华丽

艳丽夺目

春华

(1).春天的花。《汉书·叙传上》:“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容鬢年年异,春华岁岁同。”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谓春天开花。参见“ 春华秋实 ”。

(3).喻青春年华;少壮之时。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从知人世原无定,始信春华例有秋。”

(4).喻女子娇艳的容颜。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红闺貌减落春华, 玉门 肠断逢秋色。”

红颜

(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傅毅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贞 《客谈庚戌事》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筯双垂别 汉 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韡烨

同“韡晔”。光明美盛貌。

云髻

(1).高耸的发髻。《文选·曹植<洛神赋>》:“云髻峩峩,脩眉联娟。” 李善 注:“峩峩,高如云也。”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二折:“高插鸞釵云髻耸,巧画娥眉翠黛浓。”《红楼梦》第八九回:“﹝ 黛玉 ﹞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扁簪,别无花朵。”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三:“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

(2).借指美女。 宋 梅尧臣 《饮刘厚甫舍人家》诗:“每出一物玩,必观众宾酌。又令三云髻,行酒何婥约。”

(3).喻盘旋的山路。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坞》:“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繚绕……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抚节

击节。《列子·汤问》:“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弹琴抚节,为我絃歌。” 元 柳贯 《寒日山居》诗:“老来抚节偏多感,何必 云安 有杜鹃。”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之一:“少壮曾几时,抚节能无叹!”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清浊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齐均

平均;整齐均一。《荀子·赋》:“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帝不齐均。”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隆,与‘降’同。示,本作‘施’,俗音之误也……帝,本作‘常’,字之误也。”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房室齐均,堂庭如一。出此入彼,欲反忘术。”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挺球玉之纯美兮,就巧琢而齐均。”

取乐

寻求欢乐;寻开心

玩扑克取乐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其它

同“其他”,但只用于事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