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作者:石介 朝代:宋代

泰山原文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岩。
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诗词问答

问:泰山的作者是谁?答:石介
问:泰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石介的名句有哪些?答:石介名句大全

石介泰山书法欣赏

石介泰山书法作品欣赏
泰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七百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 * 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峻极

(1).《礼记·中庸》:“发育万物,峻极於天。” 郑玄 注:“峻,高也。” 孔颖达 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后以“峻极”谓极高。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嵩 岱 不託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西望双峯峻极,氤氲云表者, 大明山 也。”

(2).谓极为陡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久之别,已下午,遂从右上,小径峻极,令其徒偕。”

(3).形容书法的劲挺峭拔。《宣和书谱·张顗》:“ 公权 之学出於 颜真卿 ,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议者以谓如惊鸿避弋,饥鹰下鞲,盖以言其风骨峻极,而少和淑之气焉!”

(4).古寺院名。在 嵩山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诗:“却望 峻极 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 少林 ,漱濯整冠幘。”

五岳

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独尊

独受尊重;独居首位。《史记·三王世家》:“ 康叔 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 唐 崔融 《为成使君贺白狼表》:“陛下独尊三界,高视四天。” 明 王世贞 《菊花》诗:“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 杨朔 《泰山极顶》:“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 泰山 ,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緑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

宝宇

对寺院的尊称。 唐 王勃 《德阳县善寂寺碑》:“晨光转卉,翻宝宇之龙花;溽露低枝,荡真文於贝叶。”

登来

犹得来,得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何休 注:“登,读言得。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孔广森 通义:“登来之者,犹言得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公》《穀》则……来曰登来。”

龟蒙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视觉

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

物祖

万物之祖。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独见游物祖,探玄穷化先。”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旷放无端倪,高论穷物祖。”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