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佑寺瞻礼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永佑寺瞻礼作原文

层楼神御仰云天,午日当庭塔影悬。

祖德宗功诚浩浩,肯堂矧构益乾乾。

壁题幸有柔遐句,途况欣成穫麦篇。

新附更番逮朝觐,优恩三接例依前。

诗词问答

问:永佑寺瞻礼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永佑寺瞻礼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永佑寺瞻礼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

2. 去岁瞻礼有将抚新徕行庆赏庶几来者昭鉴有馀欣之句谓土尔扈特归顺也去岁未将以今秋宴赉之

参考注释

层楼

高楼。 汉 繁钦 《建章凤阙赋》:“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元 萨都剌 《层楼即事》诗:“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贺敬之 《雷锋之歌》:“我胸中的层楼呵,有八面来风!”

神御

(1).对帝王出行的美称。《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御,幸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吉蠲为庆,神御方休。”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神御既往,仙游斯藐。”

(2).先朝帝王的肖像。御,谓御容。《宋史·礼志九》:“国家道观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御。”《宣和遗事》后集:“ 高宗 离 建康 ,幸 浙西 ,詔改 杭州 为 临安府 ,先令奉太庙 艺祖 以下九庙神御如 临安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奉迁 真宗 神御于 万寿观 延圣殿 。”

云天

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午日

(1).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晋 周处 《风土记》:“午日烹鶩,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宋 梅尧臣 有《午日》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晒乾,擦小儿热疿。”

(2).干支逢午的日子。《后汉书·陈宠传》“犹用 汉 家祖腊”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为祖也。” 宋 曾慥 《类说·燕北杂记·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须排阵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3).中午。 唐 张籍 《江南行》:“ 长干 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当庭

在法庭上

检察官当庭就认为这不能作为犯罪的证据

祖德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肯堂

见“ 肯堂肯构 ”。

乾乾

(1).自强不息貌。《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 宋 司马光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诗:“留为鑑中铭,晨夕思乾乾。” 明 方孝孺 《静学斋赋》:“旦潜心於冲漠兮,夕重之以乾乾。”

(2).敬慎貌。《文选·张衡<东都赋>》:“勤屡省,懋乾乾。” 薛综 注:“乾乾,敬也。”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乾乾庶事,气过 方叔 。”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新附

(1).新近归附。《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并 土新附, 习 以别部司马领 并州 刺史。”

(2).指新近归附的人。《后汉书·王梁传》:“从救 桃城 ,破 庞萌 等, 梁 战尤力,拜 山阳 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3).新近附入。 殷韵初 《<说文解字>前言》:“﹝ 徐鉉 ﹞增改之迹,约有五端……五、增加新附字。”

更番

轮流,替换

* 的雨,凄厉的风和肃杀的霜雪更番的来去。——《一种云》

朝觐

(1) 指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2) * 教用语,指 * 教徒到麦加的朝拜

(3) 朝见

优恩

厚恩。《旧唐书·代宗纪》:“ 迴紇 叶护 王子率兵入助,勇冠诸蕃,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宋史·许奕传》:“如欲更示优恩,则超转少傅。”

三接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依前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