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讲师赞

作者:释大观 朝代:宋代

照讲师赞原文

口哆眉厖,坐如钉椿。
戒香逆风,孤行凌霜。
一新受经重其本,三主法社持其纲。
此其所以发毫端毗尼藏,而树末世精进幢者也。

诗词问答

问:照讲师赞的作者是谁?答:释大观
问:照讲师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大观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大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戒香

佛教谓戒律能涤除尘世的污浊,故以“香”喻。亦指所燃之香。 南朝 齐 张公礼 《龙藏寺碑》:“戒香恒馥, * 常转。” 唐 司空图 《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启祕藏而演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 明 屠隆 《昙花记·郊行卜佛》:“远望玉毫光,礼慈容,拈戒香,良人汗漫游禽尚,何曾裹粮,萧条布裳。”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逆风

(1)

(2) 面冲着风;迎风

逆风而上

(3) 指跟车船行进方向相反的风

顶着逆风前进

孤行

(1).独自行路;单独行动。 汉 张衡 《思玄赋》:“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 明 陈子龙 《悼女颀诗》之三:“平生一步尝回首,何事孤行到夜臺?”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海外覊氓,孤行孑立,一遭诬陷,控诉无门。”

(2).单独流传;单独刊行。多指著作。《晋书·杜预传》:“ 左丘明 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 宋 陆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据此则 持正 ( 皇甫湜 )自有诗集孤行,故文集中无诗,非不作也。” 黄人 《<清文汇>序》:“ 唐 宋 以还,乃立古文之顓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翫华绣帨者,又讋於客气,而不敢抗颜;遂孤行艺苑,若别为一种之学术,一种之思想。”

(3).不顾别人反对而按其愿望独自行事。 鲁迅 《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毛 * 《论联合政府》四:“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结果都行不通。”

凌霜

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南朝 宋 谢惠连 《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唐 李白 《鸣雁行》:“客居烟波寄 湘 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 清 吴定 《示诸生书》:“涧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杨朔 《寄亚非作家会议》:“收获完毕就该翻耕土壤,播种上凌霜傲雪的冬麦了。”

一新

全部更新。 宋 陆九渊 《张公墓志》:“变其旧俗,轨范一新,乡里改观焉。”《明史·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毛 *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

受经

汉 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从师学经,称受经。《汉书·夏侯胜传》:“ 胜 霸 既久繫, 霸 欲从 胜 受经, 胜 辞以罪死。 霸 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 贤其言,遂授之。”

主法

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又称“实体法”,如民法、刑法等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毗尼

佛教语。梵语vinaya的译音。又译作“毗奈耶”。意为律。《楞严经》卷一:“严浄毗尼,弘范三界。”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学徒虽增,毗尼未立。”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大师多毗尼著述,谓之‘律虎’。”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莲臺宝刹新构起,云冠严浄毗尼。”

末世

一个朝代的末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易·系辞下》

精进

在某方面一心进取

努力精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