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易吟三十首原文
二五时难遇,沈沦下位多。乾潜与坤屦,退谨养天和。
诗词问答
问:后天易吟三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后天易吟三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二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时难
古代按时驱除疫鬼的仪式。难,通“ 儺 ”。《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敺疫。” 孙诒让 正义:“是难以惊敺疫癘之鬼。”
时世的厄难。《汉书·叙传上》:“﹝ 班彪 ﹞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论》以救时难。”《南史·宋纪上·武帝》:“﹝ 裕 ﹞仰愤时难,俯悼横流,投袂一起,则皇祀剋復。”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沈沦
亦作“沉沦”。1.埋没。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 宋 司马光 《华星篇》:“ 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2).指埋没不遇的贤士。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宋 曾巩 《赠张济》诗:“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 。” 清 吴伟业 《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3).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孝义传上·张进之》:“ 味之 尝避地堕水沉没, 进之 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冰心 《春水》诗之二四:“无数的山峰沉沦在海底了。”
(4).指沦陷。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我 中国 四千年来,素号文明古国……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 臺湾 、 朝鲜 相继沉沦。”
(5).隐伏。《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战船千艘,俱沉沦於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於波澜。”
(6).陷入(疾病、困苦、厄运等)。《晋书·习凿齿传》:“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廝役,以为先世之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想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8).沉潜,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駰传论》:“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萧索庭户,靡事鲜明,沉沦典籍,将絶弔贺。”
(9).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长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
(10).耽悦;沉溺。《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至於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於营生,富贵者沉沦於逸乐。”《晋书·阎缵传》:“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
(11).指死。《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輒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12).谓堕落于地狱之中不得超升。《敦煌变文集·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沦,不觉不知业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生前造业,死后入沉沦。”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结免汝沉沦。”《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下位
(1).低下的地位;卑贱的地位。《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左传·襄公九年》:“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晋 卢谌 《览古》诗:“ 藺 生在下位, 繆 子称其贤。” 明 刘基 《郑士亨东游集序》:“彼二子者好为文,则不取诸时人之所趋,而独慕於居下位之 郑子 何邪?” 清 鲁仕骥 《<四书通义>后序》:“公生当末世,居下位,不得致身人主之侧。”
(2).坐次低的席位。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
谨养
精心抚养;小心奉养。《孙子·九地》:“谨养而勿劳,併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王晳 注:“谨养,谓抚循饮食周谨之也。”《吕氏春秋·尊师》:“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
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