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定兴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定兴原文

督亢本膏腴,况乃三白足。

春郊迤逦过,秋麦芃葱绿。

鸡犬达四境,仓囷比千屋。

览此为解颐,稍以慰蒿目。

迩来天贶厚,大田庆三熟。

去岁麦复收,今春地沾溽。

此晴更宜时,相将播百谷。

歉实予之咎,丰实予之福。

此责无可诿,祈年心永笃。

作诗凛持盈,敬勤勉肃肃。

诗词问答

问:过定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定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五

参考注释

督亢

(1).古地名。 战国 燕 的膏腴之地。今 河北省 涿州市 东南有 督亢陂 ,其附近 定兴 、 新城 、 固安 诸县一带平衍之区, 皆 燕之 督亢 地。《史记·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阴养壮士二十人,使 荆軻 献 督亢 地图於 秦 ,因袭刺 秦王 。”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上古膏腴环 督亢 , 中山 意气感壶餐。” 清 顾大申 《始发良乡》诗:“地随 督亢 依山尽,河控 桑乾 入塞来。”

(2).泛指膏腴之地。亦借指高地或山脉。 清 钱谦益 《直隶顺德府平乡县仇梦台授文林郎制》:“尔其更列状以上,化沮洳为督亢,此吾之所急也。” 清 曹寅 《送桐祈南归》诗之二:“雨收督亢天全緑,恰是诗人策马时。” 章炳麟 《文例杂论》:“后世破碎,犬牙相错,然土宜民俗,以川原督亢为经界,终莫能变古也。”

膏腴

肥沃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

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土地》

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白足

(1).指白足和尚。 唐 李白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 吴 风 谢安 屐,白足傲履韈。” 宋 陈师道 《送法宝禅师》诗:“慇懃礼白足,吾为 泰山 溜。” 明 袁宏道 《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诗:“乞饭随白足,佣经皈大圣。” 清 孙枝蔚 《胜音上人持张虞山书见访兼示与淮上诸子唱和》:“谢客常晏坐,观心颇自如。白足忽到门,手持老友书。”参见“ 白足和尚 ”。

(2).赤足;光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袴,遽就著之,白足奔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莱阳生 ﹞因过叩 朱氏 之门, 朱 白足出逆。”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秋麦

(1).成熟的禾稼。《穆天子传》卷四:“献马三百,牛羊五千,秋麦千车,膜稷三十车。” 郭璞 注:“秋麦,禾也。” 唐 沉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

(2).犹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可是 原生 那个媳妇渐渐不安静起来。先是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是长期住娘家,后来竟是秋麦也不来。”

葱绿

(1)

(2) 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

(3) 草木青翠

葱绿的山野

四境

四周的边境;国境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宋· 苏洵《六国论》

仓囷

贮藏粮食的仓库。《韩非子·难二》:“因发仓囷赐贫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唐 元稹 《赛神》诗:“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解颐

开颜欢笑;欢笑

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

蒿目

(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迩来

最近以来

天贶

上天的恩赐。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昭明其道,以答天貺。”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故以感动天貺,纪纲人伦。”《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寡人欲用 晋 君,郊祀上帝,以答天貺,何如?”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诗:“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貺。”

大田

(1) 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

(2) 指良田

去岁

去年

宜时

适时。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巽》:“发輗温汤,过角宿房,宜时布和,无所不通。”

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百谷

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乐章·雍和》:“百穀斯登,万箱攸荐。”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笔楮使相当。”

指众谷之水。《文选·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李善 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 唐 刘禹锡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 茅 。”

丰实

(1).丰裕殷实。《书·君奭》“天惟纯佑命,则 商 实百姓” 孔 传:“ 殷 礼配天,惟天大佑助其王命,使 商 家百姓丰实,皆知礼节。”《三国志·魏志·杜畿传》:“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宋 王安石 《发廪》诗:“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一:“ 杜畿 为 河东 ,课劝农桑,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皆有章程,家家丰实。”

(2).犹充实。 汉 徐干 《齐都赋》:“嘉旨杂遝,丰实左右。” 清 包世臣 《书法津梁·历下笔谭》:“惟 思白 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説……其跋 杜牧之 《张好好诗》云‘大有 六朝 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

无可

(1).犹言无可无不可。《后汉书·仲长统传》:“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触事无可。”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持盈

保守成业。语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持,守也。盈,满也。”《后汉书·蔡邕传》:“心恬澹於守高,意无为於持盈。”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然持盈之术,古所难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俾后御民者咸知懔朽索,戒持盈。”

勤勉

努力不懈;勤劳不懈

勤勉好学

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