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秋涧惠兰韵

作者:王柏 朝代:宋代

和秋涧惠兰韵原文

竹兰臭味古来同,同处元非造化工。
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
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
却似高人来找我,幽芬日日透帘栊。

诗词问答

问:和秋涧惠兰韵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问:和秋涧惠兰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柏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来同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同处

(1).共存一处;同居。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枕中》:“ 范子 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

(2).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 宋 苏轼 《策别十二》:“民不知信则不可与久居於安,民不知义则不可与同处於危。”

化工

(1) 化学工业的简称

化工厂

(2) 化学工程的简称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墨竹

(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 唐 吴道子 。一说,始于 五代 郭崇韬 之妻 李氏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 李夫人 ﹞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元》:“ 顾安 字 定之 ,善画墨竹。 吴仲珪 以苍老胜, 定之 以秀色胜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

(2).竹的一种。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滕处士》:“有丝竹,叶细而青,茎瘦而紫,亦谓之墨竹。”

筑台

谓建造游观之台。《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臺於 夏氏 。” 韦昭 注:“臺,观臺也。”《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其臣箴諫以不入。乃筑臺於 章华 之上。”

移玉

敬辞,挪动脚步,用于请人前来

翌午肃治春盘,奉攀清叙,祈早移玉。——《梼杌闲评——明珠缘》

清惠

清廉仁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文字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惟兹 陈国 ,故曰 淮阳郡 ’云云。清惠著闻,为百姓畏爱。”《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顾东桥 ﹞遂遭谗诬,逮至京师,以公官清惠,狱久不成。”

运笔

笔法的运用;动笔

悬腕运笔

时而搁笔沉思,时而运笔如飞

挥金

散发或挥霍钱财。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今紈綺子,嘑卢挥金,竟坠业倾绪,死而不悔。”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录《恭辰和韵》:“薈萃吾家翰墨林,相逢何敢吝挥金?”

尚古

好古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幽芬

(1).清香。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咏风兰》词:“别样幽芬,更无浓艷催开处。”

(2).比喻盛德美名。 明 吴承恩 《介祉颂》:“然而幽芬可挹,或仅覯于嘉辰;世路虽夷,亦多愆于夷则。”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帘栊

(1).亦作“ 帘笼 ”。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 宋 史达祖 《惜黄花·定兴道中》词:“独自捲帘櫳,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明 徐元 《八义记·宴赏元宵》:“开宫扇,起帘櫳,满堂笑语与民同。” 陈毅 《游阳朔》诗:“竹林茅舍时出现,后有飞瀑透帘櫳。”

(2).指闺阁。 唐 李昂 《赋戚夫人楚舞歌》:“ 汉王 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櫳人已荐。”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之二:“曲处通帘櫳,茶香具含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