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晓云

作者:邓伯凯 朝代:元代

龙穴晓云原文

神物升沉不记年,至今遗迹尚依然。

半林叆叇存灵气,一窍穹窿带冷涎。

饥豹夜归思隐雾,行人晓起讶炊烟。

何如上下从龙去,化作商霖遍九天。

诗词问答

问:龙穴晓云的作者是谁?答:邓伯凯
问:龙穴晓云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龙穴晓云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邓伯凯的名句有哪些?答:邓伯凯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参考注释

神物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升沉

(1).升谓升进,沉谓黜退。指仕宦之升降进退。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惩戒》:“始, 仁轨 既官达,其弟 仁相 在乡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与 轨 别籍。”

(2).指升进与黜退者。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神功救物,无遗动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内。”

(3).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 宋 杨万里 《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 ,不妨冷眼看昇沉。”

(1).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何自閒人无籍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后来许多年少的门生,贤愚不等,升沉不一。” 清 王愈扩 《周亮工先生小传》:“所至有政声,不以升沉介意。”

(2).升降。谓际遇的幸与不幸。 唐 元稹 《寄乐天》诗:“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 雷 陈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郑硕道 在此,某与之却是同年,与梦中所闻畧无少异,则出处升沉,动静语默,悉皆前定也。”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是世事升沉无定,失意人也不会长是失意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长久的朋友。”

(3).升降。高低上下。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4).升降。价钱的涨落。 茅盾 《子夜》十一:“有人拿着小本子和铅笔,仰起了脸抄录‘牌子’上的票价升沉录。”

(5).升降。谓时代的变迁与推移。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而且时代的升沉,也不是月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6).褒贬。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凡宴谈会集间,诸公皆以分别流品、升沉人物为事。”

指仕宦的升降进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科道陞州府》:“要依上登极恩詔,一体擢用。此诸官他日敭歷陞沉,俱不可考。”

记年

(1).编年记事。《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2).记得年月。 宋 刘攽 《午睡》诗:“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 宋 张舜民 《自题画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 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叆叇

(1).云盛貌。 晋 潘尼 《逸民吟》:“朝云靉靆,行露未晞。”《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 波旬 自领军众,来至林中,先铺靉靆之云,后降拨霖之雨。” 元 卞思义 《溪山春雨图》诗:“云林靉靆春日低,小桥流水行人稀。” 明 王錂 《寻亲记·对雪》:“彤云靉靆,茅屋顿成银界。”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今夕月华如水,安知明夕不黑云靉靆耶?”

(2).飘拂貌;缭绕貌。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衣风飘靉靆,烛泪滴巉巖。” 元 盍西村 《脱布衫·春讌》套曲:“锦綉云红窗縹緲,麝兰烟翠帘靉靆。”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 曹代萧 诗:靉靆烟光上苑通,紫泉繚绕玉河东。” 钱锺书 《围城》五:“自己不会喝酒,只在水里冲一点点红酒,常看这红液体在白液体里泛布叆叇,做出云雾状态。”

(3).眼镜。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叆叇》:“提学副使 潮阳 林公 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綾绢联之,缚於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靉靆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相传 翁覃谿 ……六七十时犹能於灯下作细书,閲蝇头字,不假靉靆。”

灵气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穹窿

(1) 指天

(2) 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

归思

回家的念头

(离家日久)归思甚切

隐雾

谓隐遁待时。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 尧皇 未登极,此地曾隐雾。”参见“ 隐豹 ”。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炊烟

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炊烟袅袅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从龙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 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餘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清史稿·食货志一》:“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商霖

《书·说命上》载, 商 王 武丁 任用 傅说 为相时,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谓依为济世之佐。后以“商霖”为称誉大臣之词。 唐 许浑 《蒙河南刘大夫见示与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即应携手去,将此助商霖。”《宋史·张商英传》:“ 徽宗 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 清 陈梦雷 《哭范制台》诗之二:“却忆当年棨戟临,随车甘雨沛商霖。”

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