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堂

作者:吴龙翰 朝代:宋代

心远堂原文

飘飘谪仙子,闭门逃世諠。
达哉柴桑翁,心远地乃偏。
羡公隐廛市,高拍前人肩。
园林富花木,景象罗春妍。
翠鸟鸣高枝。
白鱼游深渊。
鱼鸟欣有托,吾庐兴悠然。
诗瓢贮烟云,茶鼎烹银蟾。
有此佳绝处,那受名利鞭。
鹊尾闻妙香,片心超九天。
渊然消万虑,流光纬三田。
乾坤任簸弄,追踪古偓佺。

诗词问答

问:心远堂的作者是谁?答:吴龙翰
问:心远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龙翰的名句有哪些?答:吴龙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逃世

逃离现实生活,离开尘世

柴桑翁

(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心远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 * 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

廛市

市廛。商肆集中之处。《旧唐书·隐逸传·史德义》:“骑牛带瓢,出入郊郭廛市,号为逸人。” 元 张养浩 《得胜令·喜春来》曲:“乡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兇顽破胆心。” 明 归有光 《群居课试录序》:“余读书于 陈 氏之圃,圃中花木交茂,开门见山,去廛市仅百步,超然有物外之趣。”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商贾喧噪于廛市。”

前人

(1) 以前的人

满意地详细讲述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的不同之处

(2)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景象

(1) 情景;气象

从取景窗看到的景象

(2) 迹象;征兆

春妍

(1).春光妍丽。 宋 王休 《清清堂赋》:“公门沉沉兮昼静,里閈熙熙兮春妍。”

(2).指春天妍丽的景色。 宋 陆游 《天华寺前遇县令》诗:“堕絮飞花掠钓船, 天华寺 下赏春妍。”

(3).春日般妍丽的姿容。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翠鸟

(1) 许多种非鸣禽鸟类的任一种,构成翠鸟科,多半有冠羽,颜色鲜艳,尾比较短,喙粗长而尖锐,有比较弱的并趾足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在冬至前后筑巢漂浮于海上。翠鸟孵卵时能使波浪平定

高枝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白鱼

(1).即白鲦。 唐 李贺 《感讽》诗之六:“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 王琦 汇解:“白鱼即今之白鯈,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性好羣泳水面。”参见“ 白鰷 ”。

(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尔雅·释虫》:“蟫,白鱼。” 邢昺 疏:“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蟫,一名白鱼,一名蛃鱼,《本草》谓之衣鱼是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元实病目》:“要须玄览照境空,莫作白鱼钻蠧简。” 明 徐渭 《春兴》诗之六:“描写 姬姜 三百句,白鱼儘饱小巾箱。”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收种》:“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彊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輒扬治之。”

深渊

(1) 深潭

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雨中登泰山》

(2) 特指海渊

南太平洋上阿尔求斯海深渊

(3) 比喻险境

如临深渊

(4) 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

苦难的深渊

鱼鸟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隋书·隐逸传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 唐 韩愈 《海水》诗:“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参见“ 鱼鸟慕 ”。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 宋 梅尧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诗瓢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唐球》:“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方外之士也。为诗捻藳为圆,纳入大瓢中。后卧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 新渠 ,有识者曰:‘ 唐山人 瓢也。’”后以“诗瓢”指贮放诗稿的器具。 元 袁桷 《送吴成季五绝》之四:“诗瓢淅沥风前树,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且挂诗瓢学 许由 ,北邻看竹东邻酒。” 清 周亮工 《丁亥除夕独宿邵武城楼永夜不寐成诗四章》之二:“晨窥粟瓮思僮减,岁验诗瓢喜橐增。”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烹银

炼银。《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五臺 僧 继顒 ﹞又於 柏谷 置银冶,募民凿山取矿,烹银以输, 刘氏 仰以足用。”

佳绝

好到极点;绝妙。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絪 ﹞即停於亭,欲题诗,顾见一絶,染翰尚湿, 絪 大讶其佳絶。” 宋 苏轼 《绕城观荷花得月明星稀》诗:“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精烟义墨》:“余闻之製墨之妙,正在和胶。今之造佳墨者,非不择精烟,而不能佳絶者,胶法谬也。”

受名

(1).获得名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水又西北,右合一水,水出东山,北俗谓之 贷敢山 ,水又受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巨淀县 ﹞东南则 巨淀湖 ,盖以水受名也。”

(2).获得名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名以同事而章》:“《孟子》:‘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考之《书》曰:‘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此 禹 事也,而 稷 亦因之受名。”

鹊尾

(1).“鹊尾炉”的略称。亦泛指香炉。 宋 姚述尧 《念奴娇·瑞香》词:“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 元 王逢 《雨坐梧溪精舍》诗:“别巷鶯声歇,香烟鹊尾横。” 清 陈玉堪 《摸鱼儿·落花》词:“伤春瘦,宝篆慵飘鹊尾。”

(2).地名。 安徽 铜陵 至 繁昌 长江 中,有 鹊洲 。 鹊头 为 铜陵 西南 鹊头山 , 鹊尾 为 繁昌 东北 三山 。《宋书·张兴世传》:“时臺军据 赭圻 ,南贼屯 鹊尾 ,相持久不决。”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吴王 旧邑, 楚国 先封, 江 廻 鹊尾 之城,山枕海根之治。”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六师屯 鹊尾 ,双闕表 牛头 。” 吴翌凤 笺注引 冯智舒 《纲目质寔》:“ 鹊尾 ,渚名,在 庐州府 舒城县 治西北。”

妙香

(1).佛教谓殊妙的香气。《楞严经》卷五:“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尘气倐灭,妙香密圆。”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之六:“妙香浮虑静,鐘梵梦魂寂。”

(2).特指美妙的花香。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酌》:“鸟语带餘寒,竹风回妙香。”

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万虑

(1).反复思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数盃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三:“俯仰念物化,万虑此俱寂。”

流光

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三田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孔颖达 疏:“一岁三时田猎。猎在田中,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唐 吕岩 《赠刘芳处士》诗:“悠悠忧家復忧国,耗尽三田元宅火。” 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沉钦韩 注引《玄奥集》:“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 明 宋濂 《傅同虚像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内兮,则游神乎八天。”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簸弄

(1) 在手里摆弄

(2) 挑动

追踪

追索踪迹

追踪扫描

偓佺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史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