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寄

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酬寄原文

赵郎趁我弛担初,为寄肘后杨炎书。

盈编专备瘴岭病,仁及来世功谁如。

城南老庐有别舍,我来埽榻成燕居。

坐忘不复一念起,寸田自治何须锄。

养生防患不知此,从事方药亦已疏。

飞鸢未妨随溪水,黄茅正使侵庭除。

玄膺晨漱已可饱,脯膳况复馀米鱼。

聊将此书一过读,寄语庶不忧乡闾。

诗词问答

问:酬寄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酬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鱼韵

参考注释

弛担

(1).放下担子,息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一日樵归,於山道遇二道人对棊,弛担就观。”

(2).指推卸责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掣籤授官》:“初行时,主者既以权衡弛担,幸谢揣摩,得者亦以义命自安,稍减怨懟,亦便计也。”

(3).指栖息。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往虽弛担为 梁 ,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 元 黄溍 《杭州送儿侄归里》诗:“息肩弛担今何处?明朝过我 三釜山 。” 蔡有守 《师子林》诗:“今日嫁 吴门 ,弛担輒访寻。”

肘后

谓随身携带的。指医书或药方。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 前蜀 贯休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诗:“珠殿香軿倚翠稜,寒栖吾道寄 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説仙中亦有僧。” 明 唐顺之 《题赠施心菊医士》诗:“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清 方文 《京口访邬沂公感旧》诗:“独怜肘后方书在,我欲从君隐市门。”参见“ 肘后方 ”。

来世

(1) 来生

(2) 死后的存在状态

佛教有来世的说法

别舍

别第。《隋书·列女传·华阳王楷妃》:“及 江都 之乱, 楷 遇 宇文化及 之逆,以妃赐其党 元武达 。 武达 初以宗族之礼,置之别舍。” 唐 王勃 《春思赋》:“ 河阳 别舍抵长 河 ,丹轮紺幰相经过。”

燕居

(1).退朝而处;闲居。《礼记·仲尼燕居》:“ 仲尼 燕居, 子张 、 子贡 、 言游 侍。” 郑玄 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司马贞 索隐:“燕谓閒燕之时。”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於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2).闲居之所。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假欲崇饰燕居,储备赐与,天子之贵,寧忧乏财?” 明 宋濂 《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别筑燕居於寺之西麓,曰 潜庵 ,将有终焉之志。”《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坐忘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寸田

(1).道教语。指三丹田。 宋 苏辙 《舟中风雪》诗之三:“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参见“ 寸田尺宅 ”。

(2).心田,心。 宋 苏轼 《和饮酒》诗:“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自治

行政上相对独立,有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自治领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养生

保养身体

养生之道

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防患

防止祸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故次以言怨人不可邇,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一朝得势便拟包弹,乘其未发急宜防患。”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方药

中医药方中开的药。也指方剂

飞鸢

(1).飞翔的鸢。《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鳶砧砧堕水中。”

(2).古代的飞行器。《列子·汤问》:“夫 班输 之云梯, 墨翟 之飞鳶,自谓能之极也。”

未妨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溪水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黄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正使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庭除

庭前阶下,庭院

不独春光堪醉客,庭除长见好花开。——李咸用《题陈将军别墅》

玄膺

(1).道教指咽头和喉头的中央部位。《黄庭内景经·天中》:“舌下玄膺生死岸。” 梁丘子 注:“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玄膺气管受精府。” 务成子 注:“喉中之央则为玄膺。” 宋 苏轼 《岁暮作和张常侍》诗:“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2).黑胸。 宋 张耒 《鸣鸡赋》:“峨峨朱冠,丹颈玄膺。苍距矫攫,秀尾翘腾。”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乡闾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

(2).家乡;故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 宋 曾巩 《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 清 朱彝尊 《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 * 。”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

(3).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 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 宋 苏辙 《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