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山水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越中山水原文

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
蓬瀛若仿佛,田野如泛浮。
碧嶂几千绕,清泉万馀流。
莫穷合沓步,孰尽派别游。
越水净难污,越天阴易收。
气鲜无隐物,目视远更周。
举俗媚葱蒨,连冬撷芳柔。
菱湖有馀翠,茗圃无荒畴。
赏异忽已远,探奇诚淹留。
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

诗词问答

问:越中山水的作者是谁?答:孟郊
问:越中山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越中山水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孟郊的名句有哪些?答:孟郊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75-19

参考注释

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蓬瀛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田野

野外,田地旷野

春日的田野开满了鲜花

泛浮

亦作“氾浮”。亦作“泛浮”。1.漂浮。 晋 左思 《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氾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兄今泛浮江湖间,何为乎?”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杨 先坠水,得免。逢一木抱之,汎浮经两日,漂至一岛。”

(2).松动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外边是 宋 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

碧嶂

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唐 李白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宋 范成大 《致爽阁》诗:“碧嶂横陈似断鼇,画阑相对两雄豪。” 元 廼贤 《送胥有仪南归》诗:“立马望华盖,君家碧嶂东。”

清泉

清冽的泉水

合沓

(1).重迭;攒聚。 汉 贾谊 《旱云赋》:“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宋 司马光 《海仙歌》:“东方曈曨景气清,庆云合沓吐赤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约三十餘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2).纷至沓来。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差池分组冕,合沓起蒿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波间车马音犹合沓,顷之无所见。” 元 周昂 《晨起》诗:“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合遝:盛多貌;聚集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合遝,盛多貌。”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居者》诗:“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冻云合遝,波浪激衡。”

派别

(1) 宗教、政党或学术团体内因不同主张而形成的各种分支或门派

(2) 经常好争论、追求私利或不顾共同利益的党派、联合体或集团

新旧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

天阴

谓天色阴沉。《宋书·五行志二》:“ 太康 五年六月旱。此年正月,天阴,解而復合。” 唐 高适 《苦雪》诗之一:“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怕夜黑天阴,看着那人家是明亮亮的。”

无隐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目视

以目示意。《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

俗媚

婉媚而风格不高。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其议论虽多而高,字却俗媚入骨也。”

葱蒨

亦作“葱蒨”。1.草木青翠茂盛貌。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綺树。” 唐 刘禹锡 《史隐亭述》:“澂明峭絶,靃靡葱蒨。”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含春蔼而葱蒨,映夕阳而的皪。” 清 王滔 《记香港总督燕制军东游》:“﹝想其见﹞山川之秀淑,林木之葱蒨,必有畅然怡然,而惝然若失者。”

(2).青绿色。 南朝 梁 江淹 《颜特进延之侍宴》诗:“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 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蒨眼初开。” 清 李滢 《望罗浮歌》:“葱蒨见怪竹,吚哑听碧鷄。”

(3).华美,艳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张协 ﹞词采葱蒨,音韵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宴群臣登歌》:“车旗煜爚,衣缨葱蒨。” 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诗:“朱紱何赫赫,綉衣復葱蒨。” 宋 周密 《台城路》词:“盈盈笑靨,映珠络玲瓏,翠綃葱蒨。”

(4).比喻才华横溢。 明 汤显祖 《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 山海 姿,公才发葱蒨。”

连冬

整个冬天。《南史·陈显达传》:“ 显达 在 江州 遇疾,不疗之而差,意甚不悦。是时连冬大雪,梟首 朱雀 而雪不集,诸子皆伏诛。” 唐 张籍 《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诗:“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

撷芳

采摘芳草。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擷芳聊可玩,启卷覯所钦。”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抗手弄花雨,擷芳度前栈。”

荒畴

荒芜的田地。 三国 魏 曹植 《藉田论》之二:“夫农者,始於种,终於穫,泽既时矣,苗既美矣,弃而不耘,则故为荒畴。”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復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赏异

赞赏称异。《南齐书·周颙传》:“ 益州 刺史 萧惠开 赏异 顒 ,擕入 蜀 ,为厉锋军,带 肥乡 、 成都 二县令。”《北史·僭伪附庸传·蔡大宝》:“尝以书干僕射 徐勉 , 勉 大赏异,乃令与其子游处,所有坟籍,尽以给之。” 清 阮元 《太傅体仁阁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神道碑》:“公所撰进文册陈宫中, 高宗纯皇帝 亟赏异之,特达之知,实始于此。”

探奇

(1).寻找奇景。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宋 曾巩 《寄郓州邵资政》诗:“泝险飞游艇,探奇漾钓緍。”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语山川者於 秦中 、 剑阁 、 金陵 、 吴会 ,苟未尝探奇穷险,一一歷过而得其逶迤曲折之详,则犹未有得於肉眼也。”

(2).指探问奇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

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永言

长言;吟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孔 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 晋 何敬祖 《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 灵均 以永言兮,绎 羲 文 之所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