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_为董针姑作

作者:吕止庵 朝代:元代

原文

为董针姑作

夜深时独绣罗鞋,不言语倒在人怀,做意儿将人不采。甚娘作怪,绣针儿签着敲才。

海棠轻染胭脂,绿杨乱撒青丝,对对莺儿燕子。伤心独自,绣针儿停待多时。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冷清清独守兰房,闷恹恹倚定纱窗,呆答孩搭伏定绣床。一会家神魂飘荡,绣针儿签这梅香。

诗词问答

问:《【越调】天净沙_为董针姑作》的作者是谁?答:吕止庵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吕止庵的名句有哪些?答:吕止庵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针姑

(1).制衣之神。后世女子多以作祭祀或占卜求验的对象。《宋史·颜衎传》:“ 临济 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篤。 衎 至,即焚其庙。”

(2).以为占卜名。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微如针属尾”自注:“以针姑卜,伺其尾相属为兆,名针姑。”参见“ 针神 ”。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人怀

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做意

(1).故意;假装。 元 吕止庵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曲:“夜深时独綉罗鞋,不言语倒在人怀,做意儿将人不採。”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今日若来时,我做意恼怒,着几句言语,他必然去与小姐説知。”

(2).小心在意,着意。《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贾昌 因牵掛 石小姐 ,有一年多不出外经营。老婆却也做意修好,相忘於无言。” 清 曹寅 《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用梅溪韵》词:“做意廉纤,能添得长安秋色多少?”

不采

亦作“ 不睬 ”。对别人的言语、行为不予理会。《北齐书·穆后传》:“后既以 陆 为母, 提婆 为家,更不採 轻霄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那笑他的他也不倸,怜他的他也不受。”《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时 云长 在侧, 孔明 全然不睬。”

不理睬。 唐 杜荀鹤 《登灵水阁贻钓者》诗:“未胜渔父閒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他又説两声,浑家又不采。”

甚娘

詈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行一似摤老,坐一似猢猻。甚娘身分!驼腰与龟胸,包牙缺上边唇。”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四折:“他门定桃符辟邪祟,增福禄;画 钟馗 ;知他甚娘报门神户尉。”

作怪

(1) 捣鬼,起坏作用

(2) 离奇古怪

(3) 发生性行为的讳称

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红楼梦》

敲才

詈词。挨打的坯子。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从来撒欠颩风爱恁末,敲才兀自不改动些儿个。” 元 顾德润 《愿成双·忆别》套曲:“ 长安 花酒价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怀説向谁!”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这伙刁天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哄。”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青丝

(1) 黑发

一缕青丝

(2)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3) 青色的丝绳

莺儿

亦作“鸎儿”。1.雏莺。 唐 曹松 《驸马宅宴罢》诗:“学语鶯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緑杨枝。”

(2).黄莺。 金 元好问 《杨柳》诗:“杨柳青青沟水流,鶯儿调舌弄娇柔。” 元 马祖常 《杨花宛转曲》:“轻薄颠狂风上下,燕子鸎儿各新嫁。” 元 萨都剌 《过孙虎臣园》诗:“鶯儿老去空臺树,燕子归来无主家。”

燕子

家燕和雨燕的通称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独自

只有自己一个人

停待

等待;停留。《晋书·司马遹传》:“须臾有一小婢持封箱来,云:‘詔使写此文书。’鄙便惊起,视之,有一白纸,一青纸。催促云:‘陛下停待。’” 金 施宜生 《柳》诗:“传语西风且停待,黛残黄浅不禁吹。”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讎积恨都消解,且到我荒山草寨权停待。”

多时

很长一段时间

恭候多时

玉纤

纤细如玉的手指。多以指美人的手。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对着这良宵美景,玉纤重把罗衣整。”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玉纤抄秘谱,檀口教新腔。”

春葱

喻女子细嫩的手指。 唐 白居易 《筝》诗:“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緗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汪玉枢 《养蚕》诗:“小姑畏人房闥潜,采桑那惜春葱纤。”

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眉峰

亦作“ 眉峯 ”。眉毛;眉头。 宋 柳永 《雪梅香》词:“别后愁颜,镇歛眉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阅录》:“喜今日眉峯少整,无限惜花情,试向林园寻问。”《花月痕》第四五回:“眉峯离恨锁层层,欲断情丝总未能。” 艾芜 《山峡中》:“她的两条眉峰一竖,眼睛露出恶毒的光芒,看起来,却是又美丽又可怕的。”

早是

(1).已是。 唐 王勃 《秋江送别》诗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之五:“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絃声。”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他早是一言既出,你可休心下疑惑。”《花月痕》第六回:“再看 秋痕 ,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2).幸而,幸好。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倒諕我一跳,早是不曾打着我的耳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先生是何言语!早是那小娘子不听得哩,若知呵,是甚意思!”《西游记》第二三回:“ 悟空 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

闲愁万种

闲愁:说不出的烦恼。莫名的烦恼极多。形容思想空虚,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满怀。

卖花

犹卖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邻里能助我,则乞助我,不能助我,则我且卖花,毋笑我。”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冷清清

形容冷落、幽静或凄凉、寂寞。 宋 蒋捷 《梅花引》词:“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元 曾瑞 《集贤宾·宫词》套曲:“香消烛灭冷清清,唯 嫦娥 与人无世情。”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眼巴巴望着关山远,冷清清倚定门儿盼。”《红楼梦》第四三回:“ 焙茗 道:‘这是出北门的大道;出去了冷清清,没有什么玩的。’ 寳玉 听説,点头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 鲁迅 《伪自由书·崇实》:“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独守

(1).独自守候;独自保持。《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汉 扬雄 《解嘲》:“僕诚不能与此数子比,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 清 陈梦雷 《松树为风雨所拔叹》诗:“枝条荏苒任飘零,苦心独守凌霜节。”

(2).谓独自守贞。 唐 曹邺 《四怨》诗之一:“美人新如花,许嫁还独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好没天理!花枝般一个娘子,叫她独守,又要駡她。”

(3).单独把守。《后汉书·任光传》:“ 光 为 信都 太守。及 王郎 起,郡国皆降之…… 光 等孤城独守,恐不能全。”

兰房

(1).高雅的居室。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晋 傅咸 《感凉赋》:“忽轻箑于坐隅兮,思暖服于兰房。” 南朝 梁 沉约 《栖禅精舍铭》:“巖灵旅逸,地远栖禪;兰房葺蕙,嶠甍架烟。”

(2).犹香闺。旧时妇女所居之室。《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吕延济 注:“兰房,妻尝所居室也。” 南朝 梁 刘孝绰 《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诗:“日闇人声静,微步出兰房。” 唐 王绩 《 * 》:“妖姬饰靚妆,窈窕出兰房。”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月影过宫墙,褰罗幌,好扶残醉入兰房。”

闷恹恹

闷闷不乐貌。《宣和遗事》前集:“烦恼之人穿红,闷懨懨往南行。”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敢只是楚馆秦楼,有箇得意人儿也,闷懨懨常掛怀。”《再生缘》第六九回:“闷懨懨,千思万想心烦恼。”

纱窗

蒙纱的窗户。 唐 刘方平 《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宋 柳永 《梁州令》词:“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 元 张可久 《一半儿·梅边》曲:“枝横翠竹暮寒生,花淡纱窗残月明。”《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 ﹞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四章:“她呆呆地望着纱窗外面的蓝天,许久功夫动也不动了。”

呆答孩

见“ 呆打頦 ”。

搭伏

身体向前倚靠俯伏。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待我搭伏定书案,歇息些儿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红娘 呵,我则索搭伏定鮫綃枕头儿上盹。”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有此人在后园中焚罢香,搭伏着香案,盹睡着了也。”

绣床

亦作“ 绣床 ”。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

(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

一会家

亦作“ 一回家 ”。亦作“ 一会价 ”。一会儿;一时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摧挫,一会家自哭自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冷落青斋,青灯萤火,一回家和衣睡,一回家披衣坐。”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四折:“每日家情不欢,一会家心如织,一会家似醉如痴。”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四折:“急煎煎似上蚰蜒道,一会价心痒难揉。”《西游记》第一百回:“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

神魂飘荡

形容精神飘忽。《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大卿 看见恁般标致,喜得神魂飘荡。”《红楼梦》第一百回:“ 寳玉 听了,更以为实。又想前日自己神魂飘荡之时,曾见一人,説是 黛玉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里的仙子临凡。”《中国民间故事选·西朗卡布》:“美丽的姑娘织出这么多漂亮的花布……远近的后生也弄得神魂飘荡起来。”

梅香

丫头,旧时婢子的别称

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水浒传》

标签:写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