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僖敏公

作者:吕原 朝代:明代

挽陈僖敏公原文

总握台纲肃穆风,头衔晋秩到三公。

遭时宠赉承优渥,垂老荣归保始终。

鹤发方游鲈浦外,龙泉遽閟虎丘东。

当年节钺临关陕,韩范威名孰与同。

诗词问答

问:挽陈僖敏公的作者是谁?答:吕原
问:挽陈僖敏公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挽陈僖敏公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吕原的名句有哪些?答:吕原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十七

参考注释

台纲

指朝廷的纲纪。《宋史·孝宗纪二》:“詔六察官纠察庶务,臺纲益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堂官笞属官》:“ 海刚峯 起 南总宪 ,到任后,忽设二大红板櫈,云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终设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厉臺纲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公掌 河南道 日,给事 赵兴邦 者,数挟太宰势,轩輊臺纲,公连章劾之。”

肃穆

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一月的哀思》

头衔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晋秩

进升官职或等级。《清史稿·太宗纪二》:“癸丑,论克 锦州 、 松山 、 杏山 、 塔山 诸将功,晋秩有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公( 赵仁圃 )以 长垣 令有政声,受知 世宗 ,晋秩卿贰。”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遭时

(1).谓遇到好时势。《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成玄英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能无为也。”《周书·薛憕传》:“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虽公遭时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弹压之实焉。”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指所遭遇的时势。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 江 濆。”

宠赉

指帝王的赏赐。 宋 欧阳修 《谢对衣金带鞍辔马状》:“岂谓载厚宸慈,式垂宠賚,兼金锡带,荣踰廓落之名;在笥颁衣,媿甚曳娄之刺。”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承璀授阃》:“自家乃是 兴庆宫 中一个内臣, 吐突承璀 是也,近侍天颜,时承宠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广东 南海 县民 杨能启 ,年一百岁,其妻 黄氏 ,年一百一岁……均蒙 纯皇帝 御製诗章,渥加宠賚。”

优渥

(1).雨水充足。语本《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优既渥。”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恒》:“白鹤衔珠,夜食为明,膏润优渥,国岁年丰。”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六》:“臣等叨依禁从,快睹嘉禎,愧无涓滴之酬,喜有优渥之霈。”

(2).优裕,丰厚。 汉 班彪 《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孙权 数与 芝 相闻,餽遗优渥。”《陈书·沉众传》:“ 高祖 以 众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叶圣陶 《一个青年》:“一要感谢这样优渥的赠与,二要赞美这样超妙的书法。”

(3).优厚。指待遇好。 晋 李密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今后每遇郊禋,各与进秩,耆耄盖寡,优渥何伤。”《明史·李成梁传》:“恩泽优渥,震耀当世。” 江波 《爆竹声声》:“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优渥。”

(4).指优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称此?”

(5).优美浑厚。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垂老

年将至老

荣归

载誉而归

始终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

鹤发

白发。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张仲老 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方游

游方。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周游四方。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如已受度,而父母在,别无子孙,勿许方游。”

龙泉

(1).宝剑名。即龙渊。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 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 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 , 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门。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6).喷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虎丘

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北,亦名 海涌山 。 唐 时因避讳曾改称 武丘 或 兽丘 ,后复旧称。相传 吴王 阖闾 葬此。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闔庐 冢在 閶门 外,名 虎丘 ……筑三日而 * 居上,故号为 虎丘 。”其上有 虎丘塔 、 云岩寺 、 剑池 、 千人石 等名胜古迹。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节钺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关陕

指 陕西 地区。 陕西 古名 关中 ,故称。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八载睽离望 关陕 ,五年风雨仗 延安 。”

韩范

(1). 唐 韩愈 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 明 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杨公墓志铭》:“ 李 郭 无文, 韩 范 无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韩琦 和 范仲淹 的并称。《宋史·韩琦传》:“ 琦 与 范仲淹 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宋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 韩 范 ,节制閫外师。”

威名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远扬

孰与

(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 无 秦 ,则天下集 齐 , 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 ,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 齐 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马子 谓 子墨子 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 徐公 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 商君 、 吴起 、大夫 种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 渭 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