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晋安德元诗

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朝

酬王晋安德元诗原文

稍稍枝早劲。
涂涂露晚晞。
南中荣橘柚。
宁知鸿鴈飞。
拂雾朝青阁。
日旰坐彤闱。
怅望一途阻。
参差百虑依。
春草秋更绿。
鸽子未西归。
谁能久京洛。
缁尘染素衣。

诗词问答

问:酬王晋安德元诗的作者是谁?答:谢朓
问:酬王晋安德元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谢朓的名句有哪些?答:谢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稍稍

(1) 稍微

我的手表稍稍快了点

稍稍地侧着头。——《樱花赞》

(2) 逐渐;渐渐

稍稍蚕食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涂涂

厚貌。《楚辞·九叹·逢纷》:“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瀏以萧萧。” 王逸 注:“涂涂,厚貌。”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唐 武元衡 《津梁寺采新茶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涂涂犹宿露,采采不盈筐。”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叶涂涂其自沃,枝矫矫而独劲。”

南中

(1).指 川 南和 云 贵 一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南中诸郡,并皆叛乱。”《魏书·李寿传》:“ 寿 ,字 武考 。初为 雄 ( 李雄 )大将军,封 建寧王 ,以南中十二郡为 建寧国 。” 唐 王勃 《蜀中九日》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2).指 岭 南地区。《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南中 吕兴 ,深覩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 李善 注引《吴志》:“ 交阯郡 吏 吕兴 等杀太守 孙諝 ,使使如 魏 。” 宋 杨万里 《明发龙川二绝》之一:“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 龙川 指似君。”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又言 泉州 有红牙大戟树,其大数围,南中之所无,而 泉 人所不知者。”

(3).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唐 王建 《荆门行》:“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宋 陈善 《扪虱新语·南地花木北地所无》:“南中花木,有北地所无者,茉莉花、莟笑花、闍提花、渠那异花之类。”《檮杌闲评》第四二回:“那基址正在 岳墓 之左, 断桥 之右……真是宇内无双景,南中第一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踰岁,春将半,始载南中异卉而归,於都中设花肆,十日尽售,復归艺菊。”

鸿鴈

亦作“ 鸿雁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青阁

(1).涂饰青漆的楼阁。形容其豪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曹植<赠友>》:“朝与佳人期,日夕望青阁。”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诗:“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明 袁宏道 《古荆篇》:“丹楼绣幌巢飞燕,青阁文窗起睡鸦。”

(2).指朝堂;朝廷。《文选·谢朓<酬王晋安>诗》:“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闈。” 李周翰 注:“青阁,朝堂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是故俛容青阁,愿还慈於裂壤;窃步丹墀,希收宠於开赋。” 唐 韩翃 《别氾水县尉》诗:“花间赐食近丹墀,烟里挥毫对青阁。”

(3).指道观。 唐 储光羲 《昭圣观》诗:“数日朝青阁,彩云犹在门。”

日旰

天色晚;日暮。《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预 注:“旰,晏也。” 杨伯峻 注:“旰,日晚也。”《汉书·张汤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箴规》:“ 韩滉 专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

彤闱

朱漆宫门。借指宫廷。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拂雾朝清阁,日旰坐彤闈。” 明 唐顺之 《八月五日顺义道中望阙》诗:“几时承遣出彤闈,寒暑俄惊节候非。”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啑血彤闈地,横尸紫籞汪。”

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百虑

各种思虑;许多想法。《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 唐 杜甫 《西阁夜》诗:“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明 刘基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诗:“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清 吴嘉纪 《秋日怀孙八豹人》诗之六:“衰年缠百虑,我辈岂长存。”

春草

(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

(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鸽子

一种善飞的鸟,品种很多,羽毛的颜色也多,主要以谷类为食。信鸽可用来传递书信。鸽子也是和平的象征

西归

(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復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五:“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如:跨鹤西归;鸾驭西归。

京洛

等于说“京城”。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京洛”

京洛骚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缁尘

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谁能久 京洛 ,緇尘染素衣。” 唐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 京洛 共緇尘。”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陈子昂宋之问》:“文人夸诞骋虚辞,多少緇尘浼素丝。”

素衣

(1).白色丝绢中衣。《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 沃 。” 陈奂 传疏:“素衣,谓中衣也…… 孔 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论语·乡党》:“﹝君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何晏 集解:“ 孔 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

(2).白色丧服。《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郑玄 注:“言以丧礼自处也。”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唐 刘禹锡 《哭王仆射相公》诗:“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

(3).泛指白色衣服。《列子·说符》:“ 杨朱 之弟曰 布 ,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4).比喻清白的操守。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夫君别我应惆悵,十五年来识素衣。”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緇尘染素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