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原文

半似枯禅半似痴,也无何虑与何思。
偶看清晓双双蝶,飞遍黄花一一枝。
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
也不欠渠陶谢债,夜来梦里又相寻。

诗词问答

问:《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杨万里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书法作品欣赏
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枯禅

(1).指老僧。 宋 陆游 《闲味》诗:“身似枯禪谢世尘,岂容收敛强冠巾。” 元 戴表元 《陪阮使君游玉几》诗:“花满车茵酒满船,乱云堆里访枯禪。”

(2).枯坐参禅。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今乃以圣人言语并其动作而为末焉,其亦不思甚矣。推此意也,真欲枯禪白坐以见性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动》:“推其意,将必有以枯禪入定,始谓之吉矣。” 古直 《冷圃曲》:“有时冥坐类枯禪,中心惄惄如忧煎。”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洗心久欲学枯禅’--哥哥,你是要做和尚吗?”

无何

(1) 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亡何国变。(亡通“无”。)——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2)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觉无何

看清

(1) 清晰地看见;看清楚

(2) 认识清楚

他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荒耽

亦作“ 荒躭 ”。沉溺。《大戴礼记·少间》:“ 桀 不率先王之明德,乃荒躭于酒,淫泆于乐。”《后汉书·崔駰传》:“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荒耽内游,威刑失度。” 宋 苏辙 《御试制策》:“沉湎于酒,荒躭于色。”

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枉劳

徒劳。 唐 许裳 《野步》诗:“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再生缘》第六回:“报完立刻开弓箭,三射金钱竟枉劳。”

忏悔

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莺花

亦作“鸎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清 孙枝蔚 《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苦吟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陶谢

晋 末 南朝 宋 初诗人 陶潜 、 谢灵运 的并称。 陶 善写田园诗, 谢 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钟嶸 《诗品》:‘ 陶潜 诗,其源出於 应璩 ,又协 左思 风力。 谢灵运 诗,其源出於 陈思 ,杂有 景阳 之体。’”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 苏 李 之天成, 曹 刘 之自得, 陶 谢 之超然,盖亦至矣。”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