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初夏

作者:朱彝尊 朝代:清代

金缕曲初夏原文

谁在纱窗语?是梁问、双燕多愁,惜春归去。
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
听半部、新添蛙鼓。
小白蔫红都不见,但愔愔、门巷吹香絮。
绿阴重,已如许。
花源岂是重来误?尚依然、倚杏雕阑,笑桃朱户。
隔院秋千看尽拆,过了几番疏雨。
知永日、簸钱何处?午梦初回人定倦,料无心、肯到闲庭宇。
空搔首,独延伫。

诗词问答

问:金缕曲初夏的作者是谁?答:朱彝尊
问:金缕曲初夏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金缕曲初夏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朱彝尊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彝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纱窗

蒙纱的窗户。 唐 刘方平 《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宋 柳永 《梁州令》词:“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 元 张可久 《一半儿·梅边》曲:“枝横翠竹暮寒生,花淡纱窗残月明。”《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 ﹞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四章:“她呆呆地望着纱窗外面的蓝天,许久功夫动也不动了。”

多愁

常忧愁。 唐 戴叔伦 《江上别张欢》诗:“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宋 王禹偁 《遣兴》诗:“百年身世片时间,况是多愁鬢早斑。”

惜春

惋惜春光。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田田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青荷

绿色的荷叶。 汉灵帝 《招商歌》:“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乐府诗集·清商辞曲一·夏歌之十四》:“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唐 李颀 《渔父歌》:“緑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占断

全部占有,占尽。 唐 吴融 《杏花》诗:“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元 汤式 《一枝花·赠张韶舞善 * 》套曲:“消鬱闷,发清兴,占断梨园第一名,非誉非矜。” 瞿秋白 《荒漠里》:“说鼓书,唱滩簧,廉价的旧小说,冒牌的新小说……仍旧占断着群众的‘读者社会’。”

板桥

木板架设的桥。《墨子·备城门》:“为斩县梁,聆穿,断城以板桥。” 孙诒让 间诂:“连板为桥,架之城堑以便往来。”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河》:“跨河板桥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尽竦。”《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

蛙鼓

亦作“ 蛙皷 ”。群蛙叫声。 宋 邵雍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蛙皷未足听,蚊雷未易驱。” 清 陈淏才 《花镜·养鳞介法·蟾蜍蛙》:“一蛙鸣,百蛙皆鸣,其声甚壮,名蛙鼓,至秋则无声。” 姚光 《夜起一首次钝根》:“悄步中庭羣籟寂,惟闻蛙鼓似谈经。” 李瑛 《让水》诗:“蛙鼓敲不响,知了紧绷弦。”

小白

(1). 春秋 五霸之首 齐桓公 名。《春秋·庄公九年》:“ 齐 小白 入於 齐 。” 唐 张九龄 《咏史》:“贤哉有 小白 ,讎中有 管 氏。”

(2).旗名。《逸周书·克殷》:“适二女之所,乃既縊,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鉞,悬诸小白。” 孔晁 注:“小白,旗名也。”

(3).水星的别名。见于 马王堆 汉 墓出土帛书。 刘云友 《中国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此星(水星)在帛书中尚有一个为其他书所没有用过的名称:小白。”

蔫红

深红色。亦指鲜艳的红花。蔫,用同“ 嫣 ”。 唐 杜牧 《春晚题韦家亭子》诗:“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宋 张炎 《琐窗寒》词:“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愔愔

(1).和悦安舒貌。《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 杜预 注:“愔愔,安和貌。”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邦畿济济,还见隆平。宗祀愔愔,方承多福。” 宋 王禹偁 《唱山歌》诗:“夜阑尚未闋,其乐何愔愔。” 康有为 《诗集·自序》:“玉磬鏗鏗,和管鏘鏘,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

(2).幽深貌;悄寂貌。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 唐 韩愈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乘间致密,促席接膝,讥评文章,商较人士,浩浩乎不穷,愔愔乎深而有归。”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客思绕无涯,青门近狭斜,愔愔陌巷是谁家?” 鲁迅 《无题》诗:“几家春裊裊,万籟静愔愔。”

(3).柔弱貌。《晋书·石弘载记》:“ 大雅 愔愔,殊不似将家子。”《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上曰:‘朕不能甘心为孱弱之主,愔愔度日,坐视陵夷。’” 宋 沉辽 《读书》诗:“病骨愔愔百不如,不应投老更看书。”

(4).以指柔靡之音。 唐 牛僧孺 《守在四夷论》:“ 夏 捨淑德而嬖 妹喜 ,是色攻而亡也; 商 捨德音而耽愔愔,是声攻而亡也。”

门巷

门庭里巷。《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清 龚自珍 《绮寮怨》词:“烟锁登临,门巷昼沉沉。”

阴重

(1).慎密稳重。谓不轻易泄漏人言。《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仁 ( 周仁 )为人阴重不泄。”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质重不泄人之阴谋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臣谨按《春秋》, 晋 狐射姑 杀 阳处父 。书 襄公 杀之者,以其上漏言也。 襄公 不能固阴重之机, 处父 所以及戕贼之祸,故《春秋》非之。”

(2).私下看重。《战国策·赵策四》:“臣请为王推某怨於 赵 ,愿王之阴重 赵 ,而无使 秦 之见王之重 赵 也。 秦 见之且亦重 赵 。 齐 秦 交重 赵 ,臣必见 燕 与 韩 魏 亦且重 赵 也。”

(3).树荫浓重。 宋 李元膺 《思佳客》词:“思往事,入顰眉,柳梢阴重又当时。”

(4).疝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又尝会诸贤於 乌程 开元寺 ,知 河间 刘长卿 有阴重之疾,誚曰:‘山气日夕佳’, 刘 应声曰:‘众鸟欣有託。’”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雕阑

见“ 雕栏 ”。

朱户

(1).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

(2).泛指朱红色大门。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头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娟娟斜倚凤凰楼,窥朱户,应自半含羞。”

(3).指富贵人家。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碧波朱户垂帘暮,帘下鸎鸎语。”

秋千

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永日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

(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 清 陈梦雷 《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长久。 南朝 陈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

(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簸钱

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三:“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内翰伯见而笑云:‘年十七,正是学簸钱时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词诬欧阳文忠》:“十四五,閒抢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 林之夏 《赠友》诗:“记得簸钱时节近, 青溪 同拜小姑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人定

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庭宇

(1).房舍。《后汉书·陈蕃传》:“ 蕃 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晋 潘岳 《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宋书·礼志一》:“路经 闕里 ,过覲 孔庙 ,庭宇倾顿,轨式頽弛。”

(2).庭院。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序》:“贫无僮僕,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夜掷铜器於阶,令鏗然有声,又密以囊盛彘血,洒於庭宇,如格鬭之状。”

搔首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