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笙(一作杨希道诗)

作者:杨师道 朝代:唐代

咏笙(一作杨希道诗)原文

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
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
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诗词问答

问:咏笙(一作杨希道诗)的作者是谁?答:杨师道
问:咏笙(一作杨希道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杨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师道名句大全

杨师道咏笙(一作杨希道诗)书法欣赏

杨师道咏笙(一作杨希道诗)书法作品欣赏
咏笙(一作杨希道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4_10

参考注释

短长

(1) 缺点和长处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

(3) 意料不到的变故

(4) 物品的短与长

(5) 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凤翼

(1).凤凰的羽翼。有时指凤凰的纹饰。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龙文鏤剪刀,凤翼缠篸管。” 倪璠 注:“龙文鏤剪刀者,言剪刀之上刻鏤龙形,用为裁剪也……凤翼缠篸管者,言缀以凤文也。”

(2).比喻帝王、权贵或珍奇祥瑞的事物。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忧国》:“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

(3).比喻女子的佳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青罗荐冷,寧待凰妃,紫綺襦分,初无凤翼。”

(4).古代博戏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5).花草名。万莲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万莲,叶如鸟翅。一名鸟羽,一名凤翼。花大者其色多红緑、红者紫点,緑者紺点,俗谓之仙人花,一名连纈花。”

(6).花草名。射干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射干》。

洪细

(1).大小。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朕自藩部,常躬讯録,求理得情,洪细必尽。”

(2).音韵学名词。洪音和细音的合称。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六:“臣闻赴曲之音,洪细入韵。”参见“ 洪音 ”。

鸾音

(1).鸾鸟鸣声。 唐 李商隐 《寄华岳孙逸人》诗:“惟应逢 阮籍 ,长啸作鸞音。” 朱鹤龄 注:“《晋书》: 阮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动巖谷,乃 登 之啸也。” 明 张煌言 《师次湄岛诸勋镇行长至礼余以服制不与志感》诗:“太史徒然吹凤律,诸侯空自噦鸞音。”

(2).鸾铃的鸣声。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张孔雀之翠盖兮,谐鸞音于下辐。”

(3).比喻佳音,好消息。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密报》:“惊看烽火关情紧,全凭这书信。雁帛莫浮沉,鸞音要详审。”

楚妃叹

乐府吟叹曲之一。 晋 石崇 作辞。内容咏叹 春秋 时 楚庄王 贤妃 樊姬 谏 庄王 狩猎及进贤事。所咏之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参阅《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 石崇 《〈楚妃叹〉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吟叹曲》。

荆王

(1). 楚王 。诗赋中常指 楚襄王 ,咏诵传说中 襄王 与 巫山神女 恋爱故事,见 宋玉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 唐 沉佺期 《巫山高》诗之二:“ 神女 向 高唐 , 巫山 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孌逐 荆王 。”

(2).指恋爱故事中的男子。 宋 柳永 《临江仙》词:“ 扬州 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径仍存。凤簫依旧月中闻, 荆王 魂梦应认岭头云。”

(3).指 汉 开国功臣 刘贾 。 汉高祖 刘邦 封他为 荆王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表颂》:“肃肃 荆王 ,董我王军。”

切切

(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忧伤貌

心切切而内圮

(3) 深切

切切为恨

(4) 恳挚

待我心切切

(5) 务必;必须——多用于书信

切切不可忘记

(6) 用在布告、条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诫

切切此布

(7) 形容声音轻细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嘈嘈切切错杂弹。

竹管

(1).指部分竹的茎杆。也称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状,故称。通节可用以引水,截断可制盛器等。《后汉书·方术传下·甘始》“ 君达 号‘青牛师’” 李贤 注引《汉武帝内传》:“﹝ 封君达 ﹞闻有病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要閒竹管中药与服,或下针,应手皆愈。”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

(2).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书序》“王又升 孔子 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 唐 孔颖达 疏:“又升 孔子 庙堂,闻金钟、石磬、丝琴、竹管之音,以惧其神异乃止,不復敢坏宅也。” 沉从文 《边城》一:“爷爷到溪中央于是便很快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空气里。”

(3).指笔。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烟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

(4).竹子。 北周 王褒 《山池落照》诗:“竹管掩金扉,池光晦晚暉。”

云和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鸞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絃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