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

作者:王湾 朝代:唐代

原文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
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
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
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
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
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诗词问答

问:《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的作者是谁?答:王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王湾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湾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15_9

参考注释

忝职

愧居其职。《魏书·李彪传》:“而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唐 元稹 《诲侄等书》:“盖以往岁忝职諫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

畿甸

(1).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 岭 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

(2).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 刘良 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圣祖纪二》:“﹝ 康熙 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

时俊

当代或当时的贤俊。《魏书·王遵业传》:“ 遵业 兄弟,并交游时俊,乃为当时所美。”《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苏勗 ﹞於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太宗皇帝 ﹞连闢礼闈,收採时俊。”

疲劣

衰弱恶劣。 唐 王湾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诗:“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金 元好问 《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兵士失於选择,强弱不别而使之同田而共食,振厉者无以尽其力,而疲劣者得以容其姦。”

驱走

(1) 驱逐;赶走

驱走蚊蝇

(2) 驱除

火盆里通红的炭火,驱走了寒气,整个房间暖融融的

牵役

(1).谓被拉去从事劳役。《魏书·源贺传》:“况本兵不多,兼之牵役,废此与彼,循环无极。”

(2).为俗务所拖累。 唐 刘长卿 《奉使新安寄使院诸公》诗:“未暇依清旷,牵役徒自劳。”

(3).谓心情被牵动而不能自主。 后蜀 顾夐 《献衷心》词:“几多心事,暗自思惟,被娇娥牵役,魂梦如痴。”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心似织,条条不断谁牵役。”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秉心

持心。《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论议正直,秉心有常。”《旧唐书·德宗纪下》:“而秉心匪彝,自底不类。” 明太祖 《封刘基诚意伯诰》:“秉心坚贞,怀才助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虽谓秉心贞正,感动幽灵,亦未必不然也。”

岩薮

(1).山泽;山野。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巖藪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

(2).谓在野不仕。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故庙廊亦仁,巖藪亦仁,匹夫匹妇与被其泽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寿。”

别业

别墅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唐· 高适《淇上别业》

胜代

犹胜朝。《明史·文苑传序》:“其他胜代遗逸,风流标映,不可指数,盖蔚然称盛已。” 严复 《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参见“ 胜期 ”。

渭滨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白渠

(1). 汉 宫观名。《太平御览》卷一七九:“﹝ 汉 宫殿﹞有 临仙观 …… 白渠观 。”

(2). 汉 代 关中 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在今 陕西省 境。 汉 白公 所开,故名。《汉书·沟洫志》:“ 太始 二年, 赵 中大夫 白公 ,復奏穿渠引 涇水 ,首起 谷口 ,尾入 櫟阳 ,注 渭中 。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顷,因名曰 白渠 。”《古诗源·郑白渠歌》:“田於何所, 池阳 谷口 , 郑国 在前, 白渠 起后。”

逡巡

(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赏会

(1).玩赏聚会。《晋书·车胤传》:“又善於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 胤 不在,皆云:‘无 车公 不乐。’”《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意谓贵族赏会,深虑为其斥逐,乃潜伏屏气,於佛堂梁上伺之。” 清 张云章 《水周林记》:“阁之下,梅花万树,赏会为最,赋诗者都为集焉。”

(2).欣赏领会。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余最。” 清 包世臣 《书法津梁·跋草书答十二问》:“然手敏有餘,心闲不足,赏会既极,略近澜漫。”

挥忽

倏忽;飘忽。 南朝 梁 何子朗 《和缪郎视月》:“佳人復千里,餘影徒挥忽。” 唐 张说 《江路忆郡》诗:“水宿厌洲渚,晨光屡挥忽。”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因而

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因而是不可战胜的

幽叟

(1).指仙翁。《文选·谢瞻<张子房>诗》:“肇允契幽叟,飜飞指帝乡。” 吕延济 注:“幽,神也。”

(2).指隐居的老人。 唐 王湾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诗:“逮此乘务閒,因而访幽叟。”

入来

来到;进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至 后汉 明帝 时,西域道人入来 洛阳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上》:“见两个着皂衫的,一似虞侯、府干打扮,入来舖里坐地。”《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张主管 开了房门,那人蹌将入来,闪身已在灯光背后。”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行复

且又。《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李善 注:“行,犹且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远 嘆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扬尘也。’”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月光

月亮的光线

香莲

芬芳的荷花。 晋 刘琨 《胡姬年十五》诗:“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仪 《平等刹下铭》:“檐栖迥雾,砌卷香莲。”

滞拙

(1).迟钝笨拙。多用作谦辞。 唐 王湾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诗:“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宋 曾巩 《再与欧阳舍人书》:“復思若 巩 之浅狭滞拙而先生遇甚厚,恐己之不称。”

(2).滞涩粗拙。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大家未立门庭以前,作者不无滞拙,而词旨温厚,不徇词以失意。”

隐沦

(1).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

(2).隐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六:“晚年好静南乡住,仙寿溶溶乐隐沦。”

(3).指隐者。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诗:“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归田作隐沦。”

(4).隐没身体不使人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5).沉沦,埋没。《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於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文选·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 李善 注:“隐沦,谓幽隐沉沦也。” 章炳麟 《狱中闻沉禹希见杀》诗:“不见 沉生 久,江湖知隐沦。”

良友

益友,有才德而有助于己的朋友。今常泛指好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