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作者:刘将孙 朝代:宋代

原文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
黄花约,终难据。曾未肯,清园住。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碧山建人,仕建安,词中云鬟红袖,皆建近景,莲薏徐何,皆建故有名妓,戏存其姓名,知者可一笑也。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的作者是谁?答:刘将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将孙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将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花时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来去

(1)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来去自由

(2) 差错;错误

不差分毫来去

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云鬟

(1).高耸的环形发髻。 唐 李白 《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絶,云鬟緑鬢罢梳结。”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脱红裙,着布衣,改云鬟为丫髻。”

(2).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 郑燮 《贺新郎·赠王一姐》词:“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

(3).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 晁补之 《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词:“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拚将身命赴黄泉,强如宫禁锁云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属鬚眉,终较胜云鬟素面。”

长思

(1).谓思虑深远。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理 重华 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2).长久思念。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见復关。伺候山隅,长思忧叹。”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梦中相聚笑,觉见半牀月。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红袖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南朝 齐 王俭 《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 杜牧 《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风》诗:“唤上驛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华省芳筵不待终,忙携红袖去匆匆。”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头上黄金双得胜,眼前红袖百慇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 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分路

走不同方向的路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婵娟

(1) 姿态美好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间。已飘零一片减婵娟。——《 * 》

(2) 美女

绮窗罗幕锁婵娟

(3) 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莲子

莲的乳白色子实,扁椭圆表,具滋补营养作用

徐娘

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来何暮

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争知

(1).比较知识。《荀子·尧问》:“﹝君子﹞知如士,不与士争知。”

(2).犹怎知。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兄弟你心中烦恼我争知?”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六:“不是鴈声天畔过,争知今日是重阳?”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白头吟

古乐府曲名,内容是劝丈夫不要另寻新欢

寒机

寒夜的织布机。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羲兴七夕》诗:“寒机思孀妇,秋堂泣征客。” 宋 曾巩 《山水屏》诗:“ 吴 縑落寒机,舒卷光乱目。”

碧山

(1).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鹭鸶》诗:“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陆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清道光重修安陆县志》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 李太白 读书其下。”

建安

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汉末 建安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近景

近处的景物

有名

出名;名字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学家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