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货郎儿

作者:佚名 朝代:元代

【正宫】货郎儿原文

静悄悄幽庭小院,近花圃相连着翠轩,仕女王孙戏秋千。板冲开红杏火,裙
拂散绿杨烟。
  【脱布衫】见金莲紧间金莲,胸前紧贴胸前。香肩齐并玉肩,宝钏压着金钏。
  【醉太平】那两个云游在半天,恰便似平地上登仙。晚来无力揽红绵,下秋
千困倦。慢腾腾倚定花枝颤,汗漫漫湿透芙蓉面;金钗不整鬓云偏,吁吁气喘。
  【货郎煞】倒摺春衫做罗扇扌扇。

诗词问答

问:【正宫】货郎儿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正宫】货郎儿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静悄悄

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深夜静悄悄

小院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词:“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这时 二秃子 和 长青 老伴已走进了小院。”

花圃

种植花草的园圃。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云车接軫,羽盖成阴,或置酒林泉,题诗花圃,折藕浮瓜,以为兴适。” 唐 耿湋 《会凤翔张少尹南亭》诗:“草簷宜日过,花圃任烟归。” 宋 欧阳修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诗之二:“尚有俸钱沽美酒,自栽花圃趁新阳。” 洪深 《劫后桃花》五:“ 刘花匠 是个有本事的人,虽也出来替人家艺花,自己家里还开着花圃。”

连着

谓依附。《列子·汤问》:“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

仕女

(1) 宫女

(2) 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也作“士女”

既画人物、仕女,也画山水、花鸟

(3) 旧指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秋千

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布衫

布制的单衣。 唐 白居易 《王夫子》诗:“紫綬朱紱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 周 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 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 宋 杨万里 《侧溪解缆》诗:“ 蓬莱 云气君休望,且向 严滩 濯布衫。”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也记得布衫留在 赵 家,但倘若去取,又深怕秀才的竹杠。”

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紧贴

紧紧地贴近,靠近

旋转部分紧贴着一侧

宝钏

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 南朝 梁简文帝 《拟落日窗中坐》诗:“开函脱宝釧,向镜理紈巾。” 唐 李百药 《寄杨公》诗:“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釧鸣。”

压着

胜过。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那酒更压着救旱恩霖,洗心甘露,止渴青梅,灌顶醍醐。”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三折:“俺这里不弱似吓魂臺,便压着阎王殿。”

醉太平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瑞圣花》:“出 青城 山中,干不条,高者乃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而开,九閲月未萎也。 蜀 人号丰瑞花……浅红者为醉太平。”

两个

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云游

僧道漫游四方,行踪不定

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初刻拍案惊奇》

半天

(1) 白天的一半

(2) 好长一会儿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3) 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恰便似

正好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他每见絃管声中巡玉輦,恰便似斗牛星畔盼浮槎。” 明 黄祖儒 《醉花荫·元夜》套曲:“望千门火树齐,恰便似一天云汉昭回。”

地上

(1).陆地上。《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静夜思》诗:“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小鸭也诚然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

(2).指人间,阳世。《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駟驰而过隙也。”《汉书·周亚夫传》:“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 亚夫 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苏舜钦 《吴江亭上对月》诗:“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

登仙

见“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 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陆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景倩 自 扬州 採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 若水 饯於郊,顾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3).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復有 怀嬴 失节,目为贞女; 刘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 宣仁 登仙,上始亲政焉。”《宋史·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堕隔苍烟。”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红绵

见“ 红棉 ”。

困倦

疲乏。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师自远而来,困倦,欲于何方休息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困倦已甚,一齐昏睡。”《红楼梦》第七三回:“ 袭人 等在旁剪烛斟茶,那些小的困倦起来,前仰后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章:“ 慧梅 用手背揉揉困倦的眼睛。”

慢腾腾

形容缓慢

这样慢腾腾地走,什么时候走到呢?

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湿透

被液体浸透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芙蓉面

喻美人容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谁道 蓬山 天外远,晓起开帘,重见芙蓉面。”

金钗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不整

不端正,不整齐。《左传·宣公十二年》:“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 一日游市廛,忽遇 赵 东楼,巾袍不整,形色枯黯。”

鬓云

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鬢云欲度香腮雪。” 宋 苏轼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词:“筝声远,鬢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蚕未成时叶已无,髩云撩乱粉痕枯。” 清 严允肇 《观绳妓作》诗:“燕釵堕地悄无声,背立当窗髩云緑。” 清 厉鹗 《中秋夜感旧》诗:“折得秋花香在手,鬢云犹记一枝垂。”

吁气

(1).叹气。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早听得君家长吁气,亦带累奴垂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慢长吁气空垂泪,念向日春宵月夜,迴廊下,恁时初见你。” 李文元 《婚事》:“只见大娘手端着腮帮,眼泪丝丝地在草墩上坐着吁气。”

(2).呼气,吐气。《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 娉 吁气长嘆。” 鲁迅 《徬徨·幸福的家庭》:“他很深的吸一口气,又用力的呼出……果然,吁气之后,心地也就轻松不少了。”

货郎

在城乡流动零售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