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长沙会馆内舞台联

作者:廖重垞 朝代:清代

衡州长沙会馆内舞台联原文

笛曲吹开九面云,看舞袖频翻,风流当忆长沙国;

家山共此三湘水,听乡音无改,雅调如翻渔父词。

诗词问答

问:衡州长沙会馆内舞台联的作者是谁?答:廖重垞
问:衡州长沙会馆内舞台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衡州长沙会馆内舞台联是什么体裁?答:对联

注释

1. 对联 出处:对联话

参考注释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三湘

(1). 湖南 湘乡 、 湘潭 、 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2).指 沅湘 、 潇湘 、 资湘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 湘水 发源会 瀟水 ,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 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乡音

说话的语调具有家乡特色;家乡的口音

雅调

(1).雅乐。《宋书·乐志四》:“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唐 张濛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诗:“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

(2).高雅的韵调或格调。 唐 朱湾 《筝柱子》诗:“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毛 * 词,意境不深,间有雅调。”

(3).高雅有才情。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长洲 惠茂卿 ,善鼓琴,别号 桐庵 ,清醇雅调,善与人交。”

渔父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