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清八咏(有序,录四)·其一·松

作者:李棠 朝代:明代

原文

质性本岩壑,何年植轩墀?

栽培岂人力,亦荷乾坤私。

昔闻出萧艾,今已干云霓。

嗟彼蒲与柳,经秋忽先萎。

顾惟坚贞操,青青阅四时。

愿言托幽契,岁晚相因依。

诗词问答

问:《燕清八咏(有序,录四)·其一·松》的作者是谁?答:李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棠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棠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十六

2. 有序,录四

参考注释

质性

资质,本性。《汉书·刘立传》:“ 立 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眷然有归歟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宋 陈亮 《孙贯墓志铭》:“余爱其质性之颖悟也,不爱吾力而琢磨之,日引月长。”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我们个性的高傲,假使不能从‘爱’增高其质性,他便成我们的诅咒。”

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轩墀

(1).殿堂前的台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清 赵申乔 《武功春日谒后稷祠》诗:“词客古今瞻庙貌,村农伏腊走轩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

(2).指厅堂。 唐 杜甫 《苦竹》诗:“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 仇兆鳌 注:“轩墀乃富贵家厅事。” 清 许承钦 《古寺》诗:“或见虎倀驱部落,时闻梵妓舞轩墀。” 清 张元昇 《坐友人东轩对月》诗:“故人有好怀,招我坐轩墀。”

(3).借指朝廷。《新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三表》:“岂进退去就之敢轻,盖规矩準绳之难合,轩墀将远,涕泪交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为政之始,思厚儒风,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栽培

(1) 种植并培育

栽培果木

(2) 培养、造就

栽培英才

(3) 旧时官场中比喻赏识、提拔

人力

(1) 可动用的劳动力;可动员的人员

人力资源

(2) 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爱惜人力物力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萧艾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云霓

亦作“ 云蜺 ”。1.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蜺;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2).借指高空。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 九华 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3).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4).指画有彩虹的旗帜。《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 元 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5).喻桥梁。 唐 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坚贞

不改变节操

坚贞不屈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愿言

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幽契

(1).冥合,默契。《晋书·韩恒载记》:“受命之初,有龙见於都邑城,龙为木德,幽契之符也。”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下》:“又若运谋设奇,幽契鬼神,驱驾豪彦,尽其力能,用能累殿方州。”

(2).隐微的心情或契机。 唐 卢纶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诗:“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徵。” 明 唐顺之 《雁训》:“然犹荐绅动色,焜焜燿燿,若天授幽契,而神界秘宝焉者。”

相因

(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