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作者:李复 朝代:宋代

元日原文

元日拥户如盘蜗,门前轳辘多行车。
拥门喧呼客投刺,惊风舞雪翻飞沙。
幽室置火引就坐,持杯暖腹客气华。
三杯油然众客去,庭树瑟缩蹲山鸦。

诗词问答

问:元日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问:元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复名句大全

李复元日书法欣赏

李复元日书法作品欣赏
元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元日

(1).正月初一。《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薛综 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於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2).吉日。《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 高诱 注:“元,善也。”《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 颜师古 注:“元,善也。”《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禪。”

行车

驱车向前

这是沼泽地带,不能行车

喧呼

喧闹呼叫

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西游记》

投刺

(1).投递名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 元慎 称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诗:“ 禰生 投刺游, 王粲 吟诗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黄远庸 《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盖是日乃 中山君 不见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见。”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滂 覩时方艰难,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及 赐 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 恢 独诣闕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輟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惊风

小儿病名。急惊风、慢惊风的统称

翻飞

(1) 上下飞翔

几只蜻蜓在房顶上翻飞

(2) 忽上忽下来回地飘动

翻飞的彩带增强了艺术体操的美感

幽室

(1).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 、 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2).墓穴。 晋 陶潜 《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 清 姚鼐 《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录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4).指肾脏。《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白履忠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火引

火器的导火线。 李準 《三眼铳》:“三眼铳是像 * 一类的火器。一根木头把子,上装着三个铁筒筒,筒子下边都有个小孔眼,筒子里装好火药,孔眼里纫上火引。”

就坐

各自到坐位上

按顺序就座

客气

(1) 讲场面话,不吐真言

(2) 彬彬有礼

(3) 作礼节上的表示;谦让

油然

(1)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2) 形容云气上升

油然作云

瑟缩

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风筝》

他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