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原文

半年雨旸时,夏末乃望雨。

涤暄蠲病疾,沛泽利荞黍。

枕上闻殷雷,心怦遑寝处。

祇愁势不优,为时果刻许。

凉风未宣畅,何以消烦暑。

怨咨民恒情,思艰实惭汝。

诗词问答

问:夜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语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五

参考注释

雨旸

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病疾

(1).疾病。《墨子·天志中》:“人之所不欲者何也?病疾祸祟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蒙》:“火宿口中,民多病疾。”《汉书·韩信传》:“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

(2).犹病革。病重。《北齐书·段荣传》:“今病疾如此,殆将不济,宜善相翼佐,克兹负荷。”《太平广记》卷一二六引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羊聃》:“ 聃 病疾,恒见 简良 等曰:‘枉岂可受,今来相取,自由黄泉。’经宿死。”

沛泽

(1).沼泽,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烧山林,破增藪,焚沛泽,逐禽兽。”《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2).指古代 沛邑 的大泽。传说为 汉高祖 斩白蛇之处。 汉 班彪 《王命论》:“ 唐 据火德,而 汉 绍之。始起 沛泽 ,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鹿走 周 原,辅 秦 图而兴霸;蛇分 沛泽 ,翼 唐 运以基皇。”

(3).盛大的恩泽。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无诉,宜沾沛泽,用慰泉扃。” 清 张遂辰 《屯房行》:“风雷虽行沛泽远,氓愚无知或惊喘。”

上闻

(1).向朝廷呈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汉书·谷永传》:“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私语,皆採以上闻。”

(2).古赐爵名。《吕氏春秋·下贤》:“﹝ 魏文侯 ﹞虏 齐侯 献诸天子,天子赏 文侯 以上闻。”《吕氏春秋·上农》:“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 许维遹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上闻,赐爵也,亦谓通名于官也。”《汉书·樊哙传》:“﹝ 噲 ﹞下 户牖 ,破 李由 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得径上闻也。”

殷雷

轰鸣的雷声。亦指大雷。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殷雷輷磕於龙潜之月,凝霜肃杀乎朱明之运。” 唐 温庭筠 《公无渡河》诗:“ 黄河 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清史稿·灾异志一》:“ 东莱 清岭 鸣声如殷雷。” 臧克家 《运河》诗:“晴天里铁锹闪起了电火,一串殷雷爆响在心窝。”

寝处

(1).犹坐卧,息止。《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孔子家语·五仪》:“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宋 陈鹄 《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一:“公即弃官,逕归其家,筑草堂三间於家侧,日夜寝处其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惟一客 宫梦弼 , 陕 人,生平无所乞请。每至,輒经岁。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2).犹言食肉寝皮。《左传·昭公三年》:“ 子雅 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 和 击桌曰:‘曩年非姥怜赐一甌粥,更何得旋乡土!今欲得而寝处之。’”参见“ 寝皮食肉 ”。

为时

从时机或时间上看

为时只十有一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为时过早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宣畅

(1).宣扬;传布。《诗·大雅·崧高》“四方于宣” 汉 郑玄 笺:“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后汉书·顺帝纪》:“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惟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於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復於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復可覩。”

(2).舒散;抒发。 唐 陆贽 《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畅鬱堙,不可不洞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人知声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谐,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使闻其声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流畅。《云笈七籤》卷三十:“﹝鼻﹞两孔之下源是死气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畅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 明 李贽 《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烦暑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叹。《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礼记·缁衣》引作“怨资”。 陈澔 集说:“资,《书》作咨,此传写之误。”《逸周书·太子晋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 孔晁 注:“訾,叹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谤》:“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陆游 《雨雪兼旬有赋》:“祁寒人怨咨,千载语犹验。” 刘师培 《悲佃篇》:“如 赵甲 四十顷分给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亩,寧不怨咨?”

恒情

常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况復道絶恆情,理隔常照。” 明 张居正 《寿陈松谷相公》:“其为庆幸,万倍恆情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此无他,顾眼前,忽长远,恆情也。”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之恆情,於其所怀抱之想像,所经閲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