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龙门四叠高启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龙门四叠高启韵原文

壬寅穷河源,乃得真源迹。

龙门在其下,向传神禹劈。

华阴及底柱,疏导匪朝夕。

天平山绝顶,林立多怪石。

有泉复有洞,奇状纷簇积。

亦有龙门名,岁久事湮隔。

志乘所未载,疑嫌路幽窄。

兹揽凫藻集,如对青邱魄。

作记复咏诗,九日勒岩壁。

乃悟一人为,决疑副赏激。

因四叠其韵,点笔展吟额。

五车今逮百,谁能尽往籍。

不求甚解人,翻为得要客。

诗词问答

问:咏龙门四叠高启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龙门四叠高启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

2. 壬寅春因豫省河工未合龙遣乾清门侍卫阿弥达告祭得河神并穷黄河真源据奏于星宿海西南三百馀里一河名阿勒坦郭勒其西有巨石名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北极星石也崖壁黄赤色上为天池流泉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实黄河真源也详见河源诗按语

参考注释

河源

河流的发源地,特指黄河的发源地

真源

谓本源,本性。 南朝 梁 刘潜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廻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不载。”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餘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紲。”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故往古之时,人性尤明,真源未失,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底柱

山名。在 三门峡 黄河 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现已炸毁。底,也写作“砥”。《墨子·兼爱中》:“洒为 底柱 ,凿为 龙门 。” 汉 张衡 《东京赋》:“ 底柱 輟流。” 金 周昂 《底柱图》诗:“ 河 来天上石不移,安得此心如 底柱 !”

疏导

(1)

(2) 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疏导交通

疏导乘客

(3) 也比喻开导、打通人的思想

疏导思想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天平山

山名。在 江苏 苏州市 西,位于 灵岩山 、 支硎山 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 一线天 、 白云泉 、 高义园 、 望湖台 等名胜。 唐 白居易 《白云泉》诗:“ 天平山 上 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绝顶

(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林立

象树林一样密集地竖立着,形容众多。《明史·儒林传序》:“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 清 薛福成 《考察近事谨陈管见疏》:“府县城镇之局厂林立。”如:这里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黑烟,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必须治理。

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志乘

志书。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夫州县志乘,比於古者列国史书,尚矣。” 清 恽敬 《碧玉说》:“ 敬 前在 广州 ,问 * 之故,有言 明宪宗 以聘先生者。及至 新会 ,考之志乘,无其説。”参见“ 志书 ”。

疑嫌

嫌疑;猜忌。《后汉书·荀彧传》:“ 贡 ( 郭贡 )与 邈 ( 张邈 )等分非素结,今来速者,计必未定……若先怀疑嫌,彼将怒而成谋,不如往也。”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不幸适在疑嫌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测之祸。”《再生缘》第二五回:“这一认亲无顾忌,夫人就可住中堂;二来靖国将军等,也免疑嫌在帐房。”

凫藻

亦作“ 鳧薻 ”。谓凫戏于水藻。比喻欢悦。《后汉书·杜诗传》:“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将帅和睦,士卒鳧薻。” 李贤 注:“言其和睦欢悦,如鳧之戏於水薻也。” 北周 庾信 《齐王进赤雀表》:“臣等预观休徵,情迫恒庆,不任鳧藻之至。”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抚士乐同於鳧藻,伐谋动契於龟蓍。”

青邱

见“ 青丘 ”。

咏诗

吟诗。《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今诗以合室,歌以咏之,度於法矣。” 汉 张衡 《思玄赋》:“双材悲於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岩壁

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岩石

人为

(1)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2) 人去干、做

事在人为

决疑

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唐 白居易 《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嵩 在 建业 ,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赏激

(1).极为赏识。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 曹王 曾赏激。”《宋史·文苑传二·柳开》:“ 王祐 知 大名 , 开 以文贄,大蒙赏激。” 明 吴承恩 《贺裴永斋掌教膺奖障词》:“风高南国,播誉望於双金;赏激中臺,动辉光於半璧。”

(2).赏赐激励。《金史·食货志一》:“又甚而叛臣剧盗之效顺,无金帛以备赏激,动以王爵固结其心,重爵不蔇,则以国姓赐之。”

点笔

犹染翰。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宋 苏轼 《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 清 钮琇 《觚賸·汤素畹》:“画軫文楸,藉以永日,偶尔点笔,輒亦悲艳。”

五车

(1).见“ 五车书 ”。

(2).星名。亦称五潢,属毕宿,共有五星。《史记·天官书》:“軫南众星曰天库楼;库有五车。” 张守节 正义:“天库一星,主太白, 秦 也,在五车中。”《晋书·天文志上》:“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穀丰秏……其中五星曰天潢。” 郭沫若 《星空》诗:“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

(3).古代统治者使用的五种车子。《南齐书·礼志上》:“五车玉輅为上,金輅次之。”《宋史·舆服志一》:“万乘一出,五车必载,所以警众也。”参见“ 五輅 ”。

(4).古代的五种兵车。即戎路、广车、阙车、苹车、轻车。 唐 贾至 《燕歌行》:“五车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参阅《周礼·春官·车仆》。

不求甚解

(1)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得要

得其要领;抓住要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其实,那不提撰人的说明,是非常简而得要的,可惜译得很费解。”

标签:龙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