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渊明爱菊图

作者:胡师寅 朝代:元代

题渊明爱菊图原文

渊明思归今已归,弦歌莫办三径资。

王弘略有丈夫气,可怜督邮真小儿。

彭城寄奴狂未死,蒋陵风物寒如水。

凄凉吟断义熙前,自傍晴窗书甲子。

秋风满地摇黄花,脱巾漉酒夕阳斜。

揩摩醉眼看天地,南山一点如栖鸦。

人间画史真狡狯,逸气英风长自在。

东篱晚节香更浓,不但渊明吾亦爱。

诗词问答

问:题渊明爱菊图的作者是谁?答:胡师寅
问:题渊明爱菊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胡师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师寅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四

参考注释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思归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略有

(1).据有,拥有。《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 晋 杜预 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 孔颖达 疏:“此略亦为界也。经营天下,以四海为界,界内皆为己有,故言略有四海。谓有四海之内也。”

(2).掠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郡 乌丸 承天下乱,破 幽州 ,略有 汉 民合十餘万户。”

(3).犹稍有。《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元帅自家来到,略有小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略有几岁年纪,就称为‘老道长’。”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学生在学校中,只是少听到一些可厌的新闻,待到出了校门,和社会相接触,仍然要苦痛,仍然要堕落,无非略有迟早之分。”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督邮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小儿

(1) 小孩子;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2) 又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谦称自己的儿子

寄奴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武皇帝 讳 裕 ,字 德舆 ,小字 寄奴 , 彭城县 绥舆里 人, 汉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后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吴师道 《戏马台》诗:“ 寄奴 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 寄奴 、 元璋 之绩,知其不远。”

陵风

(1).驾着风,乘风。 唐 周繇 《白石潭秋霁作》诗:“陵风舴艋謳哑去,山水鸕鷀薄泊飞。”

(2).形容高峻。 南朝 梁 沉约 《登玄畅楼》诗:“中有陵风榭,迴望川之阴。”

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吟断

吟煞;吟尽。断,尽、住。 唐 李商隐 《晋昌晚归马上赠》诗:“征南予更远,吟断 望乡臺 。” 唐 高蟾 《旅夕》诗:“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復寒灯落一花。” 宋 陈与义 《题许道宁画》诗:“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晴窗

亦作“ 晴牕 ”。明亮的窗户。 唐 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秋风

秋天的风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脱巾

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文选·颜延之<秋胡>诗》:“脱巾千里外,结綬登王畿。” 李善 注:“巾,处士所服。綬,仕者所佩。”《梁书·范云传》:“脱巾来仕,清绩仍著。”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脱巾为弘文馆校书郎,再迁至大理评事。”《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

漉酒

滤酒。《南史·隐逸传上·陶潜》:“郡将候 潜 ,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 明 王世贞 《瞻美弟授太医院幕职同归至江口而别占一歌为赠》:“有冠不必挂神武,留作漉酒归 江 东。”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揩摩

(1).拭抹,擦拭。 宋 范成大 《念奴娇》词:“揩摩愁眼,雾中相对依约。”

(2).喻反复修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石湖老仙 一记,亦天下奇笔也。余尝见当时手藳,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锦,信前辈作文不惮於改如此。”

(3).抚摸。《隶释·汉张宾公妻穿中二柱文》 宋 洪适 释:“执烛视之,得题识三所:一在门旁,为土所蚀,廑存其上十许字。穿中沙石不坚,数日间,观者揩摩,悉皆漫灭。”

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栖鸦

唐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谦辞。 宋 陆游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词:“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参见“ 涂鸦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画史

犹画师。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画史纷纷何足数, 惠崇 晚出吾最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先朝进马》:“ 正统 四年六月, 撒马儿罕 又遣使贡马,身色纯黑,蹄额皆白,赐名‘瑞驎’,又詔画史图其貌。” 清 赵翼 《画士顾生为我写照》诗:“山泽之臞土木身,偶烦画史为传真。”

狡狯

(1).儿戏;游戏。《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三国 魏 曹丕 《列异传·傅氏女》:“北地 傅尚书 小女,尝拆荻作鼠,以狡獪。”《魏书·萧昭业传》:“与羣小共作鄙艺,掷涂赌跳,放鹰走狗诸杂狡獪。” 宋 陆游 《示子遹》诗:“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獪。”自注:“ 晋 人谓戏为狡獪,今闽语尚尔。”

(2).戏言;玩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我尝与诸人道 江 北事,特作狡獪耳, 彦伯 遂以箸书。” 宋 范成大 《游灵石山寺》诗:“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老矣谢狡獪,题诗记吾曾。” 清 袁枚 《新齐谐·观音作别》:“余想佛法全空,焉得作如此狡獪,必有鬼物凭焉。”《孽海花》第四回:“我老子听了家人的话,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 太清 弄的狡獪,心里自然得意。”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作者偏要故弄狡狯,说她预先置办嫁装,平白的拖上数千金的债,到后来是一场无结果。”

(3).诡诈。 唐 韩愈 《嘲鼾睡》诗:“盗贼虽狡獪,亡魂敢窥閫。”《宋史·侯陟传》:“ 陟 有吏干,性狡獪好进,善事权贵。”《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亲笔字据都写了,还狡獪什么?” 李大钊 《大哀篇》:“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獪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 叶圣陶 《城中·晨》:“ 酒糟鼻子 狡狯地笑了。”

(4).谓机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有 务子 者,年与 雄 埒,为人亦狡獪颖秀。”

逸气

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公干 有逸气,但未遒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为文章,犹人乘騏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王利器 集解:“逸气,谓俊逸之气。” 唐 李白 《天马歌》:“逸气稜稜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三节:“‘齐气’是说语气的舒缓,‘逸气’是说语气的奔放,这一样也可以形成文章的风格。”

英风

(1).奇伟杰出的气概;英武的气概。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唐 裴次元 《赋得亚父碎玉斗》:“独有青史中,英风冠千载。”《再生缘》第二回:“英风凛凛真非俗,壮志堂堂果不凡。” 陈毅 《哭彭雪松同志》诗:“雄气压 陇 海,英风断 淮河 。”

(2).美好的声望;崇高的威望。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 浙 右。”《魏书·宗钦传》:“令问宣流,英风远布。”《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风震於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嘆羡。”

(3).高尚的风格和气节。 南朝 梁 沉约 《荐沉驎士义行表》:“ 吴兴 沉驎士 ,英风夙挺,峻节早树。” 宋 秦观 《开府李公挽章》:“英风知不坠,芝玉茂庭除。” 清 杜濬 《金山》诗:“独拜 蘄王 庙,英风爽客襟。”

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晚节香

宋 韩琦 《九日水阁》诗:“随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后诗人常以“晚节香”颂菊。 清 赵翼 《管公祠看菊》诗:“吾特取其晚节香,不与羣卉共荣悴。”也用以称人到晚年仍有很好的节操。

不但

不仅,不只是——用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的前一分句,指出并承认某层意思,后一分句常有“而且”、“并且”、“也”、“还”、“又”等词相呼应,表示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我们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