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原文

第七菸菟没尾巴,食牛之气已堪夸。
丛林悱悱争唇吻,几个行人得到家。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二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尾巴

(1)

(2) 指鸟、兽、虫、鱼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

(3) 某种事物残留的部分

割尾巴

(4) 跟踪或监视某人的警察或其他暗探

(5) 某些事物的最后部分

飞机尾巴

(6) 指缺乏主见、凡事随声附和的人

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悱悱

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论语·述而》“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曰:“ 孔子 与人言,必待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説之。” 唐 颜真卿 《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日月滋深,室宇将坏,而文人嘉客,不得极情于兹,愤愤悱悱者久矣。”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惟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疎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

唇吻

(1).指口;嘴。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 章炳麟 《文学说例》:“等是人言,出诸唇吻,而据实而书,不更润色者,则曰口説。” 丁玲 《水》:“﹝男人们﹞惨厉的叫起来了……是在死的唇吻中发出的求援的呼号。”

(2).比喻议论、口才。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而为见忌嫉者横致唇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爰自 神农氏 ,下至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亡弗詆訶,而 仲尼 当时,特巍然为仁义礼乐之宗,故尤极意訕讥,恣其唇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唇吻,皆缄口不答。”

脣吻:亦作“ 脣呡 ”。 1.嘴唇;口,嘴。《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百句不迁,则脣吻告劳。” 唐 卢仝 《感古》诗之二:“脣吻恣谈鑠,黄金同灰尘。”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会 粤 西土匪益炽,牵於集乡兵议团费,终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

(2).借指言词;口舌;口才。《汉书·东方朔传》:“吐脣吻,擢顶颐。”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遂以脣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雍 母弟 徽 ,字 子叹 ,少游学,有脣吻。”《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伷 ( 樊伷 )是 南阳 旧姓,颇能弄脣吻,而实无才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脣吻,皆缄口不答。”

几个

少数的

相对来说没有几个朋友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到家

(1) 完备;周详

(2) 在学识和工作上有相当造诣

他的表演还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