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

作者:袁燮 朝代:宋代

玉簪原文

琉璃为叶玉为葩,妙质天然不汝瑕。
精彩照人香绝俗,遗簪端的自仙家。

诗词问答

问:玉簪的作者是谁?答:袁燮
问:玉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燮的名句有哪些?答:袁燮名句大全

袁燮玉簪书法欣赏

袁燮玉簪书法作品欣赏
玉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妙质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彩照

彩色照片

遗簪

亦作“ 遗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仙家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