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即事

作者:姜特立 朝代:宋代

暮年即事原文

八十衰翁如小儿,爱餐梨栗作儿嬉。
有时淡饮三杯酒,无事閒吟两首诗。
还丹却老吾不知,头童齿豁一听之。
但愿造物相扶持,寿考或可登期赜。

诗词问答

问:暮年即事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问:暮年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姜特立的名句有哪些?答:姜特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衰翁

老翁。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陆游 《晓出东城马上作》诗:“晓出东城数帜红,蒙茸狐貉拥衰翁。”

披着蓑衣的老翁。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小儿

(1) 小孩子;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2) 又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谦称自己的儿子

梨栗

亦作“棃栗”。1.梨树与栗树。 汉 扬雄 《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

(2).指梨子与栗子。 唐 秦系 《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诗:“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 明 高启 《赠杜进士儿端》诗之二:“不贪棃栗自相亲,识是君家旧友人。”

儿嬉

犹儿戏。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 陆游 《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正月晦送穷故事》:“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杯酒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还丹

(1).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明 许潮 《同甲会》:“韶光谁可留,还丹自可修。”

(2).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

(3).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道家有换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 章炳麟 《五无论》:“若夫断便利,絶交会,则与辟穀还丹相似。”

却老

亦作“却老”。1.谓避免衰老。《史记·孝武本纪》:“是时而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汉 桓谭 《新论·形神》:“言 老子 用恬惔养性,致寿数百岁。今行其道,寧能延年却老乎?” 唐 包佶 《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宋 范成大 《紫荷车》诗:“根有却老药,鳞皱友松苓。”

(2).枸杞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象柴,一名纯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头童齿豁

头秃齿缺。形容衰老。 唐 韩愈 《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宋 陈师道 《别圆澄禅师》诗:“此去他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屈指计之,二十六年矣, 瑞臣 虎文 皆作古人,予与 小谢 亦头童齿豁。”

一听

(1).一一倾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 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4).指完全听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但愿

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相扶

相辅;相依。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下和平,与义相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马融 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歛似羞。”

寿考

年高;长寿

富贵寿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