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内赠次前韵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答内赠次前韵原文

九重朝遣使边邮,敢谓贤劳万里游。

堂上蘋蘩须自荐,客边饥渴莫深忧。

长安儿女三秋别,明月关山两地愁。

问我今宵何处宿,居庸关上自旄头。

诗词问答

问:答内赠次前韵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答内赠次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答内赠次前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遣使

谓派遣使者。《韩非子·八经》:“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奏遣使迎复》:“礼部会奏,虏请遣使迎復,当从。”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决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诗。”

边邮

犹边陲。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边邮之患,手足之疥搔也,中国之用,胷背之熛灼也。” 宋 张咏 《悼蜀四十韵》:“边邮未肃清,何颜食天爵。” 清 王韬 《制战舰》:“惟期分守险要,出入河道,便于往来守御,斯足以固边邮而卫社稷矣。”今本作“边陲”。参见“ 边陲 ”。

贤劳

劳苦;劳累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自荐

自己推荐自己

毛遂自荐

客边

(1).犹客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 东坡 云]小官今日薄酒一杯,特来还敬。[正末云]大人,客边何劳如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生客边得遇芳容,三生有幸。” 明 戴冠 《题姚少师画竹》诗:“客边偶写龙孙谱,忘却 江 南有此君。”《红楼梦》第二六回:“﹝ 黛玉 ﹞又回思一番:‘虽説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2).犹言客人或外地人。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民教馆那几位并不是我们镇上的,他们只是个客边,怎么倒要他们来作主呢?”

饥渴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深忧

忧心忡忡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关山

(1) 关隘和山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2) 指家乡

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今宵

今夜。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居庸关

长城重要关口。在北京市西北。建于两山夹峙的深谷中,形势险要,为北京通往内蒙古主要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京包铁路经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旄头

(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 ,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参见“ 昴宿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