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木叔判院喜雨韵

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酬王木叔判院喜雨韵原文

雨在琴书溽更蒸,雨馀衣袂润犹清。
良苗日起有佳色,圣泽天同无靳情。
得句饷耘聊志喜,欲歌击缶不容声。
居然引玉何从至,敢向黄钟作釜鸣。

诗词问答

问:酬王木叔判院喜雨韵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酬王木叔判院喜雨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衣袂

(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佳色

妍丽的颜色;美丽的光彩。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唐 元稹 《月三十韵》:“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元 何中 《游乐安穆山寺》诗:“秋阴出南郭,佳色来远山。”

圣泽

帝王的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得句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志喜

谓表示喜悦。 清 吴大澂 《师趛鼎》诗注:“丙申, 东坡 生日,得此誌喜。”

击缶

亦作“ 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清 孙枝蔚 《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何从

(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黄钟

亦作“黄鐘”。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和《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见“ 黄钟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