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秦州田元均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寄秦州田元均原文

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
莫忘镇阳遗爱在,北潭桃李正氛氲。

诗词问答

问:寄秦州田元均的作者是谁?答:欧阳修
问:寄秦州田元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欧阳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边将

防守边疆的将帅。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君后三岁当为边将。” 宋 鲜于侁 《九诵·双庙》:“訏谋颠置兮,边将怙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本来,边将凭藉国家的威力,侵侮邻国来求富贵,是常有的事。”

儒臣

(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威名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远扬

汉军

(1). 汉王 刘邦 的军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汝能止 汉 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2). 汉 朝的军队。《汉书·赵充国传》:“ 武帝 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 匈奴 ,大为虏所围。 汉 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

(3). 元 代 汉 人编成的军队。《元史·兵志一》:“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 汉 军。”

(4). 清 旗籍的一种。凡 汉 人於 明 季降 清 者,依 满洲 兵制,编入 汉 军各旗。《清会典·内阁·典籍厅》:“典籍, 满洲 二人, 汉 军二人, 汉 二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姓 安 ,是个 汉 军世族旧家。”

号令

(1) 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以出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愬军号令。——《资治通鉴·唐纪》

传号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发布号令

(2) 传呼命令。古代以传叫之法发布命令,故称号令

号令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号令明肃。——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号令三军

诸蕃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新唐书·吐蕃传上》:“且 莫贺延磧 袤二千里,无水草,若北接虏, 唐 兵不可度而北,则 伊西 、 北庭 、 安西 诸蕃悉亡。”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

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诗

(2) 比喻各种辛勤劳动(多指脑力劳动)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

梦回

见“ 梦迴 ”。

亦作“ 梦回 ”。从梦中醒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 中宣 ,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中宣 因问姓氏,但笑而不答,持镜而去。梦迴,亟视篋中,已失所在。”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之二:“细雨梦回 鸡塞 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径曲梦迴人杳,闺深珮冷魂销。” 巴金 《静夜的悲剧》:“有时我午夜梦回,竟然觉得我在滴血或者我的生命跟着水在滴。”

羌笛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