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蕨三首

作者:廖行之 朝代:宋代

和食蕨三首原文

根荄蔓衍布山巅,一夕春雷引怒拳。
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

诗词问答

问:和食蕨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廖行之
问:和食蕨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廖行之的名句有哪些?答:廖行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根荄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蔓衍

蔓延,滋生演变。《楚辞·王逸<九思·怨上>》:“菽藟兮蔓衍。”原注:“蔓衍,广延也。”《旧唐书·武宗纪》:“ 三代 以前,未尝言佛……因缘染习,蔓衍滋多。”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 上海 遂有了 中国 最初的木刻讲习会。又由是蔓衍而有木铃社。”

山巅

亦作“ 山颠 ”。山顶。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汉 郑玄 笺:“卒者崔巍也。谓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四:“ 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 萧乾 《初冬过三峡》:“过 瞿塘峡 ,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春雷

春天打的雷

八珍

(1).古代八种烹饪法。《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郑玄 注:“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 宋 吕希哲 《侍讲日记》:“八珍者,淳熬也,淳母也,炮也,擣珍也,渍也,熬也,糝也,肝膋也。先儒不数糝而分炮豚羊为二,皆非也。”后以指八种珍贵食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2).泛指珍馐美味。《三国志·魏志·卫觊传》:“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宋 陆游 《东堂睡起》诗:“若论胸中淡无事,八珍何得望藜羹。”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是故甲愿八珍而乙不得藜藿焉。”

竹萌

笋的别称。《尔雅·释草》:“笋,竹萌。” 邢昺 疏:“凡草木初生谓之萌,笋则竹之初生者。” 宋 苏轼 《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一:“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宋 黄庭坚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诗:“竹萌粉饵相发挥,芥薑作辛和味宜。”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三》:“竹萌能破坚土,不旬日而等身。”

木耳

(1) 即“黑木耳”。一种广泛分布的生长在朽木上、食用真菌( Auricularia auricula )

(2) 中国烹调中用的几种真菌的任一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