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使回过松子岭

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和使回过松子岭原文

石径萦纡甚七盘,披榛策马上烟峦。
回头却见临潢境,千里犹如指掌看。

诗词问答

问:和使回过松子岭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和使回过松子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石径

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萦纡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云栈萦纡

七盘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盘七个,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宋书·乐志一》:“ 张衡 《舞赋》云:‘歷七槃而纵躡。’ 王粲 《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近世文人 颜延之 云:‘递间关於槃扇。’ 鲍照 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

(2).指 七盘岭 。在 四川 广元 东北与 陕西 宁强 的交界处,上有 七盘关 ,是 川 陕 间重要关隘之一。 唐 岑参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诗:“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过 七盘 。”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七盘 遮 骆谷 ,十口隔 秦仓 。”

披榛

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烟峦

亦作“烟峦”。云雾笼罩的山峦。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或旬或朔,眷于粉堞之上;时行时止,卜於烟峦之堀。”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遍国中》:“白云一片出烟峦,秋雨沾衣风帽宽。” 清 吴伟业 《送许尧文之官莆阳》诗:“ 乌石 烟峦列画图,双旌遥喜入名都。”

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见临

犹光临。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临。” 宋 苏轼 《答赵德麟书》:“无事见临幸甚。”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犹如

好像

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指掌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舒梁阿三公远见》:“尝见 梁文庄 诗正 掌户部时上疏稿,核计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蜀 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辽史·太宗纪下》:“非 汴州 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则琳琅堕於笔端,武则鉤铬摧於指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是犹闢滔天之源,激不测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击掌。 汉 徐干 《中论·谴交》:“然掷目指掌,高谈大语。” 晋 道恒 《释驳论》:“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明史·奸臣传·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谈兵, 国安 甚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