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原文

不见秘书心若失,及见秘书失心疾。
安为动主理信然,我独觉子神充实。
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妻儿待我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诗词问答

问: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书法欣赏

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书法作品欣赏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22_25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秘书

(1) 受雇为上级处理通讯及日常事务和杂务的人

(2) 秘密的书,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篆、朝廷机要文书等

心若

犹心顺。《汉书·礼乐志》:“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失心

指精神失常。《国语·晋语二》:“今 晋侯 不量 齐 德之丰否,不度诸侯之势,释其闭修而轻於行道,失其心矣。君子失心,鲜不夭昏。” 韦昭 注:“失其心守。夭,夭折也。昏,狂荒之疾。”《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范纯佑 ﹞又通兵书,学道家能出神。一日,方观坐,为妹壻 蔡交 以杖击户,神惊不归,自尔遂失心。” 元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离魂魄似失心,思昏沉闷围愁浸。”

主理

主管处理

主理外贸出口

信然

确实;诚然

独觉

(1).独自睡醒。 唐 卢仝 《冬行》诗之三:“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 宋 苏轼 《独觉》诗:“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2).佛教语。又称缘觉。谓无佛之世,修行功成,自己觉悟缘起之理者。《俱舍论·分别世品》:“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这种人叫做独觉。”

(3).指道教所称自悟玄理。 唐 符载 《庐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铭》:“仙师独觉,闭跡山水。”

充实

(1) 使内容丰富

我们的语言从许多来源得到充实

(2) 使充足

充实库存

西方

(1) 西边或西边的地方

(2) 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止观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老身

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妻儿

(1).妻和儿女。《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 。”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诗:“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急忙心生一计,分咐妻儿取些汤水,把两个人都遣开了。”

(2).指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三出:“它是你妻儿怎抛弃?”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气,改日与你娶房妻儿。”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四折:“谁着你戏弄人家妻儿,迤逗人家婆娘!”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细听

警觉地捕捉期待着的声音

细听他在走廊里的脚步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