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其三十七

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杂言·其三十七原文

鼠玉本殊器,方言偶云同。

怀璞过郑郊,周人亦何蒙。

名实耻不符,凤凰异昆虫。

宵人负衅戾,矫伪徒为恭。

哲匠有明鉴,瑜瑕当类从。

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三十七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三十七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参考注释

殊器

(1).不同的器用。《庄子·秋水》:“梁丽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2).不同的器物。《淮南子·泰族训》:“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而上堂,跪而斟羹。”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曲用不同,亦犹殊器之音耳。”

方言

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主要用在口语上或口头上的地区性或区域性的语言变体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名实

名称与实际:名实相符|深察名实。

不符

不相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或彼曲与此曲牌名巧凑,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数不符。”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第二天看报,觉得除一两家报纸外,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之处。”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昆虫

明显分节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任何一种,包括昆虫纲和其它(例如蜘蛛、螨、蜱、蜈蚣、鼠妇)外表与昆虫相似的成员

宵人

小人;坏人。《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郭象 注:“不由明坦之涂者,谓之宵人。”《史记·三王世家》:“於戏!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好軼,毋邇宵人,维法维则。” 司马贞 索隐引 褚先生 解云:“宵人,小人也。”《新唐书·柳泽传》:“今贵戚打毬击鼓,飞鹰奔犬,狎比宵人,盘游藪泽。”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又政出宵人,乱之本也。”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四日之间,电凡三上,终以阻於宵人而未能上达。”

负衅

亦作“ 负舋 ”。犹负罪;获罪。《后汉书·黄琼传》:“臣至顽駑,世荷国恩,身轻位重,勤不补过,然惧於永殁,负衅益深。”《宋书·武帝纪中》:“ 刘毅 叛换,负衅 西夏 ,凌上罔主,志肆姦暴。”《周书·独孤信传》:“以父负舋,久废於家。” 唐 刘禹锡 《祭柳员外文》:“顾余负舋,营奉方重,犹冀前路,望君铭旌。” 唐 司空图 《观音忏文》:“敢将负衅之身,曲累无私之照。”

矫伪

作伪;虚假。《汉书·贾谊传》:“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餘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无行义之尤者也。” 颜师古 注:“言诈为文书,以出仓粟近十万石耳。”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为矫伪,不足听察邪?” 明 张居正 《答南台谏》:“惟丈俯鉴愚悃,早为停寝,僕此意发自丹愫,絶无矫伪。”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啟颜之效也。”

哲匠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 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 桓玄 也。”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有明

指 明 朝。有,词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仲子 乃尽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藴。”

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类从

谓分门别类依次相从。 明 潘之淙 《书法离钩·凡例》:“古人论书者,名极意旨,此举歷代诸篇,条分缕析,使以类从,便於参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其法:姓氏、官爵、邑里、山川、寒暄、庆弔,各以类从。”《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三·唐诗所》:“每门之内,又各以题目类从,餖飣割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