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

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颂古九十八首原文

察明表重验虚无,不久堪为唱导师。
不觉惊动生灭相,临时撮略显精粗。

诗词问答

问:颂古九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颂古九十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释印肃颂古九十八首书法欣赏

释印肃颂古九十八首书法作品欣赏
颂古九十八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明表

鲜明的榜样、表率。《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於是 絳侯 、 朱虚 兴威奋怒,诛夷逆乱,尊立 太宗 ,故能道化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李善 注:“明表,谓明白之表仪也。”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不久

(1)

很快,不需太多时间

水库不久就能完工

(2)

指相隔不长的时间

插完秧不久就下了一场雨

(3)

离现在或过去某个时候不远的将来

好在桂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久就要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导师

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又指引路人和在政治、思想、学术或某种知识上的指导者;为一种事业指示方向、掌握重大决策的伟大人物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惊动

举动影响别人;使吃惊或受干扰

上下颇惊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惊动了在书房中的学者

灭相

(1).轻视。 明 无名氏 《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第二折:“颇奈那无端的 曹丞相 ,将人来廝灭相。” 明 无名氏 《清廉长官勘金环》楔子:“您将他小看的来灭相,他星斗焕文章。”

(2).佛教语。真如三相之一。谓真如寂灭,无二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法华经·化城喻品》:“如来説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虽然,此但可説有种子之集相,而不能説无种子之灭相。”

临时

非正式的;短期的、暂时的

临时总统

这本参考书临时借用一下

临时办法

撮略

摘取,摘引。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盖撮略《论语》而失事实。”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细微和粗大。《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 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 《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