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除夕二首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代

沁园春 除夕二首原文

腐朽神奇,梦幻吞侵,朝昏变迁。
怅残灯旧岁,鸡声竞早,春风归兴,雁影相先。
南渡崩奔,东屯留滞,世事悠悠白发边。
虚名误,遍人间浪走,恰到求田。
青红花柳争妍。
意醉眼、天公也放颠。
更云雷怒卷,颓波一注,冰霜冷看,老桧千年。
园令家居,陶潜官罢,无酒令人意缺然。
从教去,付青山枕上,明月尊前。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 除夕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沁园春 除夕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沁园春 除夕二首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腐朽

(1) 比喻思想陈腐、生活堕落或制度败坏

腐朽庸俗的作风

(2) 木料等含有纤维的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朽烂的

(3) 衰老的,老朽的

腐朽的君主政体

神奇

非常奇妙的

拿着这张神奇的纸就可以和我一样通行无阻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长江三峡》

梦幻

梦中的幻境

朝昏

(1).早晚。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唐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元 汤式 《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径,朝昏傍驛亭。” 叶圣陶 《穷愁》:“为人子者,即言甘旨。朝昏餐食,当谋无饥。”

(2).借指日子,生活。《宋书·王僧达传》:“又妻子为居,更无餘累、婢僕十餘,粗有田入,岁时是课,足继朝昏。” 宋 王禹偁 《甘菊冷淘》诗:“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天雨花》第十回:“姊夫又得虚癆证,家贫难以度朝昏。”

变迁

事物的变化转移

时代变迁

环境的变迁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地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残灯

将熄的灯。 唐 白居易 《秋房夜》诗:“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宋 陆游 《东关》诗:“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打篷。” 明 李景福 《暮春遣意》诗:“残灯和梦断,浊酒带愁倾。”

旧岁

过去的一年;去年。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旧岁客 云南 ,日暮失道,入大山中。”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归兴

归思;回乡的兴致。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云南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相先

互相逊让。《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 郑玄 注:“相先,犹相让也。” 宋 曾巩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所以见士君子之风流习尚,篤於相先,非世俗之所能及。” 宋 沉遘 《杂谢》之四:“乐善之谊,上存本朝;相先之诚,周及多士。”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晋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长江 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宋史·孝宗纪赞》:“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择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

崩奔

(1).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 唐 李白 《大鹏赋》:“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洪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

(2).奔波;奔驰。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仇兆鳌 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 元 王逢 《题马洲书院》诗:“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明 唐顺之 《双寿图歌》:“千年神物照魑魅,满山精怪争崩奔。”

留滞

亦作“ 留蹛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浪走

四处奔走;胡乱奔走。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 金 申万全 《病中遣怀》诗:“浪走天涯岁月侵,病中犹作 越 人吟。”《明史·俞大猷传》:“宜以潜师捣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数万众从一夫浪走哉?”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十年浪走槖金空,水没污莱失畊播。”

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青红

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宋史·奸臣传二·蔡攸》:“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争妍

竞相逞美。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宋 苏轼 《涵虚亭》诗:“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羣,天地异色。”

醉眼

醉酒后迷糊的眼睛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放颠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云雷

(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颓波

(1).向下流的水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余不识 许中丞 ,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

(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 唐 李白 《上留田》诗:“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陈亮 《<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 高旭 《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頽波?侠骨行看渐折磨。”

一注

(1).一笔。多指钱财言。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二折:“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并没半升粗米施饘粥,单有一注閒钱补笊篱。”《红楼梦》第七五回:“你老人家不信,回来大大的下一注,赢了,白瞧瞧我们两个是什么光景儿!”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想在路上拾得一注钱,但至今还没有见。”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水浒传》第二四回:“妇人道:‘那里等的他来!等他不得!’説犹未了,早煖了一注子酒来。”《 * 词话》第一回:“只见 迎儿 小女早煖一注酒来。”

冰霜

(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园令

(1). 汉 代陵寝守护的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拜为 孝文 园令。”《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亭伯 死於县长, 相如 卒於园令。”

(2).管理皇苑的官员。《宋书·符瑞志中》:“ 泰始 二年四月庚申,甘露降 华林园 ,园令 臧延之 以献。”

家居

在家居住,旧时多指没有职业在家闲住

官罢

(1).解除官职。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诗之二:“家贫僮僕慢,官罢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官罢得丝髮,好买百树桑。”

(2).听凭官方断结。与“私休”相对。《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瘴气,駡是駡了个破米糟糠,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酒令

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

行酒令

人意

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缺然

(1).有所不足。《庄子·逍遥游》:“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成玄英 疏:“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 宋 王安石 《除参知政事谢表》:“承弼之任,贤智所难;顾惟缺然,何以堪此?” 清 方苞 《汉文帝论》:“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之简,以为 黄 老 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2).缺失。《晋书·张骏传》:“每患忠言不献,面从背违,吾政教缺然,而莫我匡者。”《隋书·炀帝纪上》:“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 明 汤显祖 《南柯记·雨阵》:“自家出守 南柯 ,物阜民安,辞清盗寡,皆 周 田 二君赞相之方,杯酒为欢,缺然未举。”

(3).废弛。《管子·轻重乙》:“边竟诸侯,受君之怨民,与之为善,缺然不朝,是天子塞其涂。”《新唐书·郭子仪传》:“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

(4).犹歉然。 宋 苏轼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一山 * 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明 单本 《蕉帕记·赠帕》:“只是於伯父母处不能一别,於心缺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余编《随园诗话》,闺秀多而方外少,心颇缺然。”

(5).延搁。 宋 司马光 《答周源同年书》:“宜即时修报,而缺然逾旬者,抑有由焉。”

(6).惶恐貌。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慄,终悄然以悲。”

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枕上

(1).床上。 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

(2).指梦中。 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