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七

作者:释清远 朝代:宋代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

放得下,好脱洒。

放不下,牛拽杷。

堪笑诸方老古锥,打鼓说禅无尾把。

无尾把,不惊怕。

不惊怕,可嗟讶。

解踏毗卢顶上行,不言亦自传天下。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作者是谁?答:释清远
问: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清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清远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部

参考注释

脱洒

(1) 指文章高超、清逸

(2) 超脱;洒脱

脱洒不俗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打鼓

(1) 击鼓

(2) 感到没有把握

(3) 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还不知结果,她心里直打鼓

惊怕

惊慌害怕

大家要安定下来,不要惊怕

嗟讶

犹嗟呀。 唐 元稹 《茅舍》诗:“前日 洪州 牧,念此常嗟讶。”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于公 览书亦不嗟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及拆封,自第六人始见方伯名,大嗟讶。”

毗卢

(1).佛名。 毗卢舍那 (亦译作 毘卢遮那 )之省称。即 大日如来 。一说,法身佛的通称。 宋 苏辙 《夜坐》诗:“知有 毗卢 一逕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2).见“ 毗卢帽 ”。

上行

(1).上升。《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汉 王褒 《九怀·通路》:“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陛 * 天之下济,羣臣以卑而上行,欢欣交通,而后天下可为也。”

(2).谓君上的行事。《史记·乐书》“移风易俗,天下皆寧” 唐 张守节 正义:“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新唐书·陆贽传》:“上行则下从之,上施则下报之,若景附形,若响应声。”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宋史·贾昌朝传》:“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今奉上行,小民不敢不遵。”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清会典·礼部五·仪制清吏司》:“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如:船舶之从 上海 驶往 武汉 者称为上行船。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尊位。《汉书·霍光传》:“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禄言曲突者。”

(1).上市进货。《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道:‘……那里去偷隻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合哥 ,你只管躲懒,没箇长进,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山亭儿’来卖。”

(2).谓从业。行,指行业。《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要哄她上行,连声招许多不是, 美娘 只不开口。”按,此指 * 接客。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自传

以第一人称记叙生平事迹的传记文或著作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