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作者:洪适 朝代:宋代

满庭芳原文

风搅花间,雨悭柳下,人人懒拂愁眉。
年荒省事,投辖井中稀。
架上舞衣尘积,弦索断、筝雁差池。
南柯梦,转头陈迹,饥鼠穴空彝。
新年,官事少,秋蛇春蚓,重叠乌丝。
更出奇花判,百病都治。
报道行厨办也,乌鹊喜、龟鹤前知。
更书近,鵷行浸远,长对去思碑。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洪适
问:满庭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庭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洪适的名句有哪些?答:洪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柳下

(1).柳树之下。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桐间露深,柳下风来。”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松江早春》:“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 宋 楼钥 《再题行看子》诗:“不知几出横门道,双立柳下青阴浓。”

(2). 春秋 鲁 柳下惠 的省称。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 柳下 既死,门人将誄之。妻曰:‘将誄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於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宋 黄庭坚 《柳閎展才德甚美作诗赠之》:“陆沉百世师,寄食 鲁 柳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莫不是向坐怀 柳下 潜身?”参见“ 柳下惠 ”。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愁眉

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愁眉不展

省事

视事,今称“办公”

投辖

《汉书·陈遵传》:“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后以“投辖”指殷勤留客。 唐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诗:“甘从投辖饮,肯作致书邮。” 明 徐渭 《吴宣府新膺总督》诗:“最怜投辖相知客,不得随车负此情。” 清 曹寅 《西池集饮喜晤陈心简》诗:“非干投辖数,所恨识君迟。”

弦索

(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2). 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 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

絃索:同“ 弦索 ”。 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 弦索 ”。

(2).弹奏弦乐。 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 惠 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3). 金 元 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 双珠 之崑腔, 润宝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明 清 两朝,南曲为盛,中 清 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 弦索 ”。

筝雁

筝柱。因筝柱斜列如雁行,故称。 元 张可久 《迎仙客·春晚》曲:“燕初忙,鶯正懒。帘捲轻寒,玉手调筝雁。”

差池

(1) 〈方〉

(2) 失误;疏忽

若有半点差池,我手里不能轻轻的放过了你

(3) 意外

须要好言安慰他,倘有些差池,不是当玩的

南柯梦

见“ 南柯一梦 ”。

转头

正在生长的植物器官由于生长顶点不同侧面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在位置上或多或少的有节奏的变化

陈迹

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陈迹

鼠穴

鼠洞。《墨子·非儒下》:“挑鼠穴,探涤器。”《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宋 徐铉 《和州酬江中丞见寄》:“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官事

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重叠

(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乌丝

(1).黑丝。《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后在 徐州 ……常阴服微行,著乌丝布帽。”

(2).即乌丝栏。 唐 罗隐 《谢江都郑长官启》:“保持所切,已高黄绢之名;传写可知,旋长乌丝之价。” 宋 梅尧臣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诗:“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元 周德清 《蟾宫曲·送客之武昌》曲:“笑把霜毫,满写乌丝。”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 石州 螺黛点新粧,小拂乌丝字几行。”参见“ 乌丝栏 ”。

出奇

不同寻常

热得出奇

花判

(1).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书判》:“ 唐 人判语必駢儷,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 宋 刘克庄 《送赵司理归永嘉》诗:“客谈花判健,民道李官清。”

(2).引申为判决。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剗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

(3).犹评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 秋容 素不解读,涂鸦不可辨认,花判已,自顾不如 小谢 ,有惭色。” 何垠 注:“花判,如五花判事,犹言判其好丑也。”

百病

各种疾病。《吕氏春秋· * 》:“百病怒起,乱难时至。” 汉 枚乘 《七发》:“精神越渫,百病咸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道行

(1) 僧道修行的功夫

(2) 比喻技能本领

鹊喜

鹊的鸣叫声。旧传以鹊鸣声兆喜,故称。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破颜看鹊喜,拭泪听猿啼。” 宋 沉瀛 《减字木兰花·好恶》词:“瞻乌爰止。不是檐前闻鹊喜。”《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鹊喜噪晨树,灯开半夜花。”

龟鹤

(1).龟和鹤。古人以为长寿之物,因用以比喻长寿。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文选·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寧知龟鹤年?” 李善 注:“《养生要论》曰: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性寿之物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鵠千岁,年之殊也。”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之二:“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田元钧 狭而长,鱼轩 富彦国 女弟阔而短,在馆中, 石曼卿 目之为龟鹤夫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建中靖国 初, 韩忠彦 、 曾布 同为宰相, 曾 短瘦而 韩 伟岸,每并立廷下,时谓‘龟鹤宰相’。”

(2).比喻高矮肥瘦悬殊的身材。

前知

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 伍子胥 )为人少好於文,长习於武,文治拜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寃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序》称 天祐 元年, 金城 冯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 贄 可谓前知矣。”《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他背地里合我説, 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参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如何自己都不知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驻日代办致柏林外部之电》:“ 德国 私人之参与战事,当为 德国 政府所前知。”

去思

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语出《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託,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广陵 尝得明公镇抚,民俗去思未远。” 郁达夫 《留别同学》诗:“ 鲁君 不解封 东岳 ,莫立丰碑作去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