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原文

昨夜复微雨,枕上听廉纤。

情知未至霖,因循恐致淹。

二麦登场际,大田况优沾。

此时惟宜晴,风吹日以暹。

檐声卒未休,披襟愁已添。

今晨乃开霁,卓午云散咸。

幸哉我农夫,庶可事腰䥥。

与与更翼翼,栖亩被东南。

抢穫忙无暇,虽劳心亦忺。

十年鲜一遇,逮得患失兼。

孰谓当三秋,仍此切馀惔。

农苦诚苦兮,念之每怀惭。

诗词问答

问: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

参考注释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枕上

(1).床上。 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

(2).指梦中。 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廉纤

(1).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唐 韩愈 《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宋 黄庭坚 《次韵赏梅》:“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 宋 陈师道 《马上口占呈立之》:“廉纤小雨湿黄昏,十里尘泥不受辛。”

(2).借指细雨。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泉声分寂歷,草色借廉纤。” 宋 赵蕃 《衢州城外》诗:“纔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復蔽朝光。” 清 陈维崧 《渡江云·欲雪》词:“玉尘休拟廉纤舞,念有人新在京华。”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 * 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月长圜,彩云镇聚。”

因循

(1) 沿袭按老办法做事

因循守旧

(2) 迟延拖拉

因循坐误

(3) 轻率;随便

苟或因循,何由体悟。——《五灯会元》

二麦

大麦、小麦。《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登场

(1) 收割运到场上

小麦已经登场

(2) 出现在舞台上

大田

(1) 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

(2) 指良田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檐声

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张倅生日》词:“宿云收尽檐声止。玳筵开,高臺风月,后堂罗綺。”

雨天屋檐的滴水声。 宋 张栻 《喜雨呈安国》诗:“悬知雨意未渠已,一夜簷声到枕间。”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开霁

阴天放晴

俄复开霁。——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卓午

正午。 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时当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卓午不受日,当夜不受月与星。” 陈毅 《枣园曲》:“先生雅量多风趣,常巾履萧然酣睡,直过卓午。”

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农夫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可事

小事;寻常之事。 宋 欧阳修 《青玉案》词:“緑暗红嫣浑可事,緑杨庭院,暖风帘幙,有箇人顦顇。” 宋 陈允平 《江城子》词:“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与与

(1).繁盛貌。《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郑玄 笺:“黍与与,稷翼翼,蕃廡貌。” 汉 张衡 《南都赋》:“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苧,菽麦稷黍。百穀蕃廡,翼翼与与。”

(2).威仪合度貌。《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邢昺 疏:“与与,威仪中适之貌。既当君在之所,故恭敬使威仪中适,不敢解惰也。”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襃衣危冠,与与如也。”

(3).犹豫不决貌。《老子》“与兮若冬涉川” 汉 河上公 注:“举事輒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犹难之也。”《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

翼翼

(1) 恭谨的样子

小心翼翼

(2) 整齐有秩序的样子

疆场翼翼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4) 飞翔的样子

翼翼飞鸾

栖亩

《初学记》卷九引《子思子》:“ 东户 季子 之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耕耨餘粮宿诸亩首。”后遂以“栖亩”谓将馀粮存积田亩之中,以颂丰年盛世。 晋 左思 《魏都赋》:“餘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负杖歌栖亩,操觚赋北征。”《明史·徐贞明传》:“水利兴则餘粮栖亩皆仓庾之积。” 清 赵翼 《夜归》诗:“栖亩餘粮收未尽,欢声满路説丰年。”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无暇

没有空闲

无暇日

劳心

(1) 动脑筋

(2) 费心思,忧心

劳心苦思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患失

生怕失去。《左传·昭公十八年》:“大人患失而惑。” 杨伯峻 注:“患失即《论语·阳货篇》之‘患失之’,患失位也。”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是故过於进,将为患失之鄙夫,过於退,不失为引身之君子。”参见“ 患得患失 ”。

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怀惭

心中惭愧。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 ,见羣豕皆白,怀慙而还。”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自是诸子怀慙,不敢失敬。” 唐 张继 《春申君祠》诗:“当时珠履三千客, 赵 使怀惭不敢言。”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 韩吏部 云:‘诚使 屈原 、 孟軻 、 扬雄 、 司马迁 、 相如 进於是选,僕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尔。’此言可念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