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先臣过余于龙安山出群公诗为示依天觉韵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原文

随轩文字海,异宝罗周遭。

忽见张公诗,雪浪翻惊涛。

坐令千岩秋,万壑风怒号。

如君阅缙绅,异材杂蓬蒿。

我公廊庙姿,王室久勤劳。

只今天下望,北斗太山高。

验君平生术,月胁窥秋毫。

嗟余人世外,灵台关钥牢。

行将侣白鸥,浩歌作远逃。

已作华亭叟,月明水一篙。

诗词问答

问:《清臣先臣过余于龙安山出群公诗为示依天觉韵》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豪韵

参考注释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周遭

周围;四周

她对周遭的环境抱着疑惧的态度

雪浪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 邓中夏 《过洞庭》诗:“莽莽 洞庭湖 ,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2).指鲜白的茶水。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甌雪浪翻。”

(3).扬起的积雪。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六匹马掀起一阵阵雪浪,急急地在山间前进。”

(4).指雪浪石。 宋 苏轼 《雪浪石》诗:“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长安 鸚鵡犹紈綺。”

惊涛

令人惊恐的波涛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怒号

大声号叫

冬天,北风怒号

如君

妾的别称

缙绅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异材

亦作“异材”。1.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庄子·人间世》:“ 子綦 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槨。” 唐 姚合 《奉和四松》:“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2).特出才能。《汉书·元后传》:“ 刘向 少子 歆 通达有异材。” 宋 苏轼 《贺新运使张大夫启》:“伏惟某官,早以异材著闻美绩。” 邹韬奋 《办事上需要的几个条件》:“此则具有超卓思想的异材,发展事业的柱石,不仅能不负所托而已。”

(3).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清 曾国藩 《<国朝先正事略>序》:“其时皆异材 * ,俊彦云屯。”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3).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廊庙

指朝廷

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国语·越语下》

廊庙之宝,弃于沟渠。——《后汉书·孟尝传》

廊庙无才天下求

王室

(1) 帝王的家族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王室成员

(2) 指朝廷

勤劳

(1) 扰劳;辛劳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隋书》

(2)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人之勤劳。——清· 黄宗羲《原君》

千万倍之勤劳。

勤劳致富

(3) 疲劳

奔走可击;勤劳可击。——《吴子·料敌》

(4) 功劳

多建勤劳

未有勤劳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太山

(1).即泰山。山名。《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即泰山。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君平

汉 高士 严遵 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 成都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诗:“ 君平 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沉辽 《初创二山》诗:“得此化餘年,不问 君平 卜。”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试把灵槎、归路问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侘傺君犹怜 正则 ,升沉我不问 君平 。”

生术

(1).长生之术。《列子·说符》:“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生前的做法。《荀子·礼论》:“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 章诗同 注:“反生术,和生前所做的不同了。”

月胁

亦作“ 月脇 ”。比喻险奥的意境。 唐 皇甫湜 《<顾况诗集>序》:“偏於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徃徃若穿天心,出月脇,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宋 杨万里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之二:“借问锦心能底巧,更从月胁摘将来。”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余人

(1).其馀的人,他人。《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餘人暂有至仁时,唯 回 移时而不变。”《北齐书·封隆之传》:“公是衣冠宰相,异於餘人。”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沐浴膏泽之美,殆异餘人;生施枯槁之恩,有愈造物。”

(2).指后代、苗裔。 晋 左思 《魏都赋》:“且 魏 地者,毕昴之所应, 虞 夏 之餘人。”

世外

尘世之外

世外之交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关钥

见“ 关籥 ”。

(1).锁匙。 2.比喻控制,约束。 3.犹关键。

行将

不久就要;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行将就道

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明水

古代祭祀所用的净水。《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 孙诒让 正义:“窃意取明水,止是用鑑承露。”《逸周书·克殷》:“ 毛叔郑 奉明水。” 朱右曾 校释:“明水,元酒,取阴阳之洁气也。” 唐 韩愈 《明水赋》:“如得其宜,明水之荐斯在。” 宋 叶适 《祭徐灵渊文》:“念子少时,独负奇意;方诸擎空,明水自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阳燧取明火于日,方诸取明水于月,则格物有自来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